迅速走红 迅速沉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官场小说亟须“祛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曾经一度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资的“官场小说”再次看热。据媒体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月至3月,官场小说品种达到123种,与2008年同类小说118种相比,今年这类图书可谓是持续走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官场小说热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在文学疲软的当下,这似乎是值得高兴的事。但是,官场小说虽然越出越多,像当年王跃文《国画》那样能持久地让读者谈论的作品却越来越少了。迅速走红,迅速沉寂,这几乎是当代官场小说的宿命。
tujian.org
其实,官场小说热的不是文学,其文化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单纯文学的意义。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官场小说之所以走红,原因无非两个:首先,它满足了人们窥探的欲望,近似于“职场秘笈”。不透明的官场,给了作家们尽情发挥想象的空间。而这种不透明对官员来说,实为一把双刃剑:既增加了官员身上的神秘感,也于无形中对官员造成了损害。在所有的官场小说中,作为社会角色之一的官员,其整体形象是相当灰暗的。人们完全可以质疑,某些官场小说所设计的人物、情节已和现实严重脱离。但是,正因为“不透明”,质疑的人们面对作家飞腾的想象力,任何辩驳都显得那么苍白。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除了窥探,人们还想从官场小说中寻找“职场秘笈”,这也符合传统政治文化对官场的认知。古人把“官场”叫做“宦海”,意思是其中的学问像海一样深,充分显示了人们对这一职业的敬畏。古人踏上仕途,到异地做官,有时会带上一本手抄的小册子,那里面记载着当地的风俗人情和有名望的乡绅。只有时刻牢记,才能确保仕途的平稳上升,那也是一种“职场秘笈”。当代官场小说奇异的实用性在无情地提醒着我们,现代政治文化的发育还远远未到乐观的时候。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有人在为官场小说热叫好,也有人在痛心疾首。不论称赞还是抨击,要让官场小说和其他小说品种一样,回归正常的文学创作和阅读生态,只有一个办法,即给官场“祛魅”,给官员“祛魅”。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官场小说热实在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所以,中国作家对官场小说的情有独钟,官场小说在文学界的“奇特繁荣”、“独树一帜”,让人油然而生的,也就不仅仅是欣喜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黄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