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工人日报:官场小说亟须“祛魅”——中图社
2009-08-10

  迅速走红 迅速沉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官场小说亟须“祛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曾经一度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资的“官场小说”再次看热。据媒体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月至3月,官场小说品种达到123种,与2008年同类小说118种相比,今年这类图书可谓是持续走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官场小说热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在文学疲软的当下,这似乎是值得高兴的事。但是,官场小说虽然越出越多,像当年王跃文《国画》那样能持久地让读者谈论的作品却越来越少了。迅速走红,迅速沉寂,这几乎是当代官场小说的宿命。 tujian.org

  其实,官场小说热的不是文学,其文化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单纯文学的意义。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官场小说之所以走红,原因无非两个:首先,它满足了人们窥探的欲望,近似于“职场秘笈”。不透明的官场,给了作家们尽情发挥想象的空间。而这种不透明对官员来说,实为一把双刃剑:既增加了官员身上的神秘感,也于无形中对官员造成了损害。在所有的官场小说中,作为社会角色之一的官员,其整体形象是相当灰暗的。人们完全可以质疑,某些官场小说所设计的人物、情节已和现实严重脱离。但是,正因为“不透明”,质疑的人们面对作家飞腾的想象力,任何辩驳都显得那么苍白。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除了窥探,人们还想从官场小说中寻找“职场秘笈”,这也符合传统政治文化对官场的认知。古人把“官场”叫做“宦海”,意思是其中的学问像海一样深,充分显示了人们对这一职业的敬畏。古人踏上仕途,到异地做官,有时会带上一本手抄的小册子,那里面记载着当地的风俗人情和有名望的乡绅。只有时刻牢记,才能确保仕途的平稳上升,那也是一种“职场秘笈”。当代官场小说奇异的实用性在无情地提醒着我们,现代政治文化的发育还远远未到乐观的时候。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有人在为官场小说热叫好,也有人在痛心疾首。不论称赞还是抨击,要让官场小说和其他小说品种一样,回归正常的文学创作和阅读生态,只有一个办法,即给官场“祛魅”,给官员“祛魅”。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官场小说热实在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所以,中国作家对官场小说的情有独钟,官场小说在文学界的“奇特繁荣”、“独树一帜”,让人油然而生的,也就不仅仅是欣喜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黄波)

    上一篇:明星传闻有感——中图社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工人日报:官场小说亟须“祛魅”——中图社
    ·明星传闻有感——中图社
    ·“官场小说”喜与忧——中图社
    ·从罗京身上感受到的忠诚 ——中图社
    ·文学和文人 都需要“尊严”——中图社
    ·评:余秋雨是不是“活雷锋”——中图社
    ·保护文化遗产要有“务虚”的雅量——中图社
    ·“文化遗产日”,反思比庆祝重要——中图社
    ·吕远为啥不会写《老鼠爱大米》——中图社
    ·读者选择了张爱玲——中图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