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文化遗产日”,反思比庆祝重要——中图社
2009-08-10
漫画 王建明

  “文化遗产日”,反思比庆祝重要

tujian.org

  编者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9年6月13日,我们将迎来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从2008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被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日”。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破坏、忽视文化遗产的现象也仍然存在。如何更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请看几位论者的观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许石林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四个“文化遗产日”即将来临,各地博物馆推出了系列应节的活动,一派节日的气氛。可越是营造节日气氛,越让人担心:“文化遗产日”会不会弄成一个肤浅的节日?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显然,“文化遗产日”不是节日,或不仅仅是节日。通常的节日过完了,残留下来的是人心经过舒放和整理之后的愉悦,而“文化遗产日”却远远不止如此。它让人们通过这个特殊日子,思考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重大价值和意义,唤起人们对文化遗产的爱护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因此,“文化遗产日”更应该反思和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的思想和行为,而不是热闹热闹过个节就完了。 tujian.org

  文物保护林林总总,总归起来,无外乎有一个文物保护的心,即培养对文物敬重的文化情怀,不是简单地将文物严密地保护在博物馆里就算了。现在许多博物馆的管理经营体制存在误区,或者说对保护的理解存在误区。文物只被秘藏保护而不被使用性地保护,使得许多博物馆变成了藏物馆,只藏不博。比如,陈丹青先生曾经批评中国各大博物馆的馆藏书画珍品,不要说公众看不到、书画界人士看不到,就连博物馆专家有的一生在馆里工作,从事这方面的研究,都见不到。见不到,不就等于不存在吗?不就等于没有吗?这种状况近些年慢慢地有了改善,有的书画珍品被高科技复制出来展示乃至出售,使文物价值得以泽被社会、造福文化。

tujian.org

  有些文物,由于其本身的特性,还没有进入这种被利用性地保护的视野,比如古琴。古琴近百年式微,懂得它的人已不多,正因如此,才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关注和保护。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当代琴家陈雷激用“太古遗音”演奏,重新引起世人对古琴的关注。许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古琴的保护关键在于使用,古琴要与人的气息往还相通,才能延长寿命,不但琴的发声效果越来越好,还能使琴本身延年益寿。经常闲置、无人抚奏的琴就是一截死木头,而古琴的材料并非经久耐藏的硬木,恰恰是松、杉、桐等木质较松的木材。正因为经过了历代琴人不断的抚摸弹奏,才使得至今仍有元至唐宋的古琴可以被使用,成为世界乐器界的奇迹。我不知道中国各大博物馆现今还有多少张千年以上的古琴被珍藏着,永远不被琴人抚奏?有的琴还因保护不当、空气湿度等原因,已经两头翘起,像鞋拔子一样,还有的已经开裂或部分糟朽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而与之相反的是,那些一直被珍藏保护在民间琴人手里的唐宋古琴,由于经常使用,不仅仍然完好,并且能发出无与伦比的美妙琴音。比如赵涛先生收藏的斫于中晚唐、经五代后归宋太祖赵匡胤御用的“复古殿”,今年3月就在深圳成功举办了音乐会;比如高捷先生收藏的宋琴“梅梢月”,原为清黄勉之先生使用,后经管平湖先生之手,属于王世襄“俪松居长物”,前不久在北京霄云路举办了一次雅集,天津琴人李凤云用此琴新出了一张唱片。像这样的唐宋古琴在民间还有,正在被琴人传承使用,因而是活文物。琴人对古琴的珍爱比之于博物馆的收藏,有过之而无不及。过去有琴家将传世古琴捐赠给某博物馆,留一两张古琴自用,数十年过去了,自用的古琴声音越来越好,而捐赠的古琴就永远没有声音了。那些沉睡在博物馆仓库里的古琴,就是个物证而已,由于管理经营体制的原因,谁也没有胆量将这些琴拿出来供人演奏,任由它死了。比如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奏的“太古遗音”,也不能被拿出来使用,只能用一张由“钧天坊”照其样儿复制的古琴演奏。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因此,在“文化遗产日”,最需要检讨一下文物保护的理念和方法。文物保护要依文物自身的特性去保护,而不是无论什么文物,统统放在博物馆藏起来就算完事儿。最近听说唐琴“复古殿”和宋琴“梅梢月”都购买了保险,将仿照西方的名贵小提琴赞助艺术家使用的方式,将古琴交给当代琴家使用,我看这个思路就可以借鉴。

     相关链接
    ·“文化遗产日”,反思比庆祝重要——中图社
    ·吕远为啥不会写《老鼠爱大米》——中图社
    ·读者选择了张爱玲——中图社
    ·余秋雨捐款门“连续剧”的集体审丑之忧——
    ·岳飞应该长啥样:变形金刚手端冲锋枪?——
    ·刘心武:遭遇官司 ——中图社
    ·王府井与金街,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中图社
    ·学术沦丧产下“常凯申”这枚臭蛋 ——中图
    ·《潜伏》PK《团长》:情商赢了 智商输了——
    ·书法大赛引入“绿坝”是辱没斯文——中图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