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保护文化遗产要有“务虚”的雅量——中图社
2009-08-10

  保护文化遗产要有“务虚”的雅量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郭之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文化遗产日”即将到来,各地纷纷推出各种活动,展示宣传具有本地特点的文化遗产。气氛之热烈,内容之丰富,一时间令人有耳目不暇之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总体上看,这是令人欣慰的好事。近年来,对物质和非物质的各类文化遗产妥加保护,不仅成为一种共识,很多地方已经付诸行动。但是,有不少地方的做法仍应予以指责——太过“务实”,功利心过炽,不乏假保护之名行投机之实者。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依笔者看,文化遗产保护应有一点“务虚”的精神。所谓“务虚”,即指保护文化遗产不一定非要有多么具体的利益算计,合算时才保护,不合算则放弃。就好比一个人可以纯粹为了爱好做一种事、关注一种现象、研究一种学问一样,保护文化遗产也应该有一点不计成本的意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反观当前,文化遗产特别是物质类的文化遗产,有很多被当成了会下蛋的母鸡。当其能下“蛋”时,还舍得投入一些钱;而当其不能或暂时不能下“蛋”,便弃而不问,甚至不惜杀了“吃肉喝汤”。比如一些城市很有价值的文化遗址,由于处于黄金地段,商业价值巨大,于是不惜拆掉搞开发。某些景点开门延客无度,形成了“旅游性破坏”。还有的为了追求更多经济效益,对文化遗产进行粗鄙地仿造。有些地方不遗余力地“申遗”,其实是为了追求广告效应。这种投机心态下的文化遗产保护,终归不会是真实可靠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将文化遗产或文物当成“下蛋鸡”的做法,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现在电视上时兴“鉴宝”节目,每件宝物都要估出一个市场价,很搞笑,很天真,很铜臭。还有,现在文化圈时兴阐释典籍,影视圈热衷演绎历史,换言之便是拿文化遗产赚钱。这种做法本来无妨,然而,某些阐释者是半瓶醋,硬伤连连;演绎历史人物者,有的既不懂历史又不懂人物,比如不愿读或也读不懂《论语》的周润发成了孔子的扮演者。如此做法,贻笑大方的同时,本质上是对历史文化的大不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针对文化遗产的“养鸡思维”,已经造就了若干笑话。如安徽休宁县一幢民居“荫馀堂”,1997年被整体搬迁到美国,引起巨大反响,于是当地在十余年后筹资千万在原址重建赝品,一时成为笑谈——当然更多人是笑不出来的。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有些暂时看不出价值多大的文化遗产,应该有做些“无用功”的雅量,先保护起来留待后人慢慢挖掘其价值。话又说回来,无论物质还是非物质类的文化遗产,能“遗”下来留存或流传至今,其实已是“有用”的表现。所谓“无用”,大约只是当下未找到合适的利用途径而已。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正因如此,对所有文化遗产,第一位的态度都应该是敬畏;只有从敬畏出发,才更容易做出正确的应对和处理。

     相关链接
    ·保护文化遗产要有“务虚”的雅量——中图社
    ·“文化遗产日”,反思比庆祝重要——中图社
    ·吕远为啥不会写《老鼠爱大米》——中图社
    ·读者选择了张爱玲——中图社
    ·余秋雨捐款门“连续剧”的集体审丑之忧——
    ·岳飞应该长啥样:变形金刚手端冲锋枪?——
    ·刘心武:遭遇官司 ——中图社
    ·王府井与金街,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中图社
    ·学术沦丧产下“常凯申”这枚臭蛋 ——中图
    ·《潜伏》PK《团长》:情商赢了 智商输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