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ZhiDu],不断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全面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制度[ZhiDu]。规范劳务派遣用工。改善劳动条件,加快劳动标准体系建设[JianShe],加强[JiaQiang]劳动定额标准管理。完善[WanShan]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加强[JiaQiang]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 第三十二章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坚持和完善[WanShan]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ZhiDu],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第一节 深化工资制度[ZhiDu]改革 按照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平等协商确定、政府监督指导的原则,形成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增长机制。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完善[WanShan]最低工资和工资指导线制度[ZhiDu],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ZhiDu],积极稳妥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范围。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加强[JiaQiang]对部分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缩小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完善[WanShan]公务员工资制度[ZhiDu]。完善[WanShan]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ZhiDu]。 第二节 健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ZhiDu] 完善[WanShan]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出让制度[ZhiDu],建立国有土地、海域、森林、矿产等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全民共享机制,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公共服务支出。扩大国有资本收益上交范围,提高上交比例,统一纳入公共财政。完善[WanShan]股份制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分红制度[ZhiDu]。创造条件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保障技术成果在收入分配中的应得份额。建立健全根据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ZhiDu],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国有控股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严格控制职务消费。 第三节 加快完善[WanShan]再分配调节机制 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合理调整个人所得税税基和税率结构,提高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逐步建立健全财产税制度[ZhiDu]。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服务支出比重,加大社会保障投入,较大幅度提高居民转移性收入。 第四节 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政府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加快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清理规范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外收入、非货币性福利等。加强[JiaQiang]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清理规范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加快收入信息监测系统建设[JianShe]。建立收入分配统筹协调机制。 第三十三章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JiBen]、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JianShe],稳步提高保障水平。 第一节 加快完善[WanShan]社会保险制度[ZhiDu] 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ZhiDu]全覆盖。完善[WanShan]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ZhiDu],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基本[JiBen]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切实做好城镇职工基本[JiBen]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逐步推进城乡养老保障制度[ZhiDu]有效衔接。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ZhiDu]改革。发展[FaZhan]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健全预防、补偿、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ZhiDu]。完善[WanShan]失业、生育保险制度[ZhiDu]。发挥商业保险补充性作用。继续通过划拨国有资产、扩大彩票发行等渠道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积极稳妥推进养老基金投资运营。 第二节 加强[JiaQiang]社会救助体系建设[JianShe] 完善[WanShan]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ZhiDu],规范管理,分类施保,实现应保尽保。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合理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加强[JiaQiang]城乡低保与最低工资、失业保险和扶贫开发等政策的衔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完善[WanShan]临时救助制度[ZhiDu],保障低保边缘群体的基本[JiBen]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