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余秋雨捐款门“连续剧”的集体审丑之忧——中图社
2009-08-10

  捐款门“连续剧”的集体审丑之忧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郭之纯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余秋雨捐款门风波,如同曾经的“周老虎”,越来越像一出扯皮的“连续剧”,质疑出现已经二十来天,真相却仍然“在路上”(人心中各有“确信”,那是另一码事)。开始以为这是余大师名声太大,太有新闻价值,才会被“咬”住不放;看得多了,却发现该风波之所以迟迟未能平复,责任应该主要在余秋雨及其公司一方。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事情的吊诡之处在于,余大师和一干相关人等不断声明“捐了”,但每次都不肯拿出一点点可信的证据,比如最新的声明是“捐款方式有多种……一种就是捐建具体项目,余秋雨是做实事的人,于是就捐建项目。这种善事能有什么收据?”这是九久读书人公司董事长黄育海的最新解释(《现代快报》6月14日)。然而,无论是否有收据,余大师的捐款只要不是用飞机空投下去的,就该有接受的经手人。说出经手人姓甚名谁,难道不就是碰碰上下嘴唇的功夫么?如果确实捐了,碰碰嘴唇便能解疑天下兼洗清自身,何乐而不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笔者忖度,以目前情势不外乎以下三种可能:一是确如余秋雨方面所声明的,早就按时捐了。那么,目前的做法便是欲擒故纵,想充分吊起大家的胃口和情绪,以营造出最大的声势,确保给“咬余”者一次沉重打击;二是其实没捐,被咬到了痛处,慌乱无措又丢不起老脸,那么只好强辩,挺过几时算几时;三是没捐但正设法补救,正在努力寻找或收买能帮自己澄清的人,于是“语焉不详”成为暂时的唯一选择。

tujian.org

  无论是哪一种可能,目前这种扯皮“连续剧”的上演都令人审丑疲劳,无法接受。假如是第一种,则余大师当知慈善是严肃的事业,人们敬重真正的慈善,鄙视假冒的,这种最朴素最根本的道德感不该被调戏和借用;而且媒体版面是一种宝贵的公共资源,借这种机会占用版面炒作自己,有意浪费公共资源,未免见“小”,不合乎“大师”之身份;假如是第二或第三种,则其间道理尽人皆知,毋庸浪费笔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更重要的是,该事件目前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公共事件,而且已经无关余秋雨或九久读书人公司的隐情———谁让余秋雨一方对这笔“捐款”一再高调宣称和声明呢?既然并未匿名,且已经从中得了不少美誉,公众对此的知情权便是天经地义的,不容含糊以对。然而,观余秋雨和九久读书人公司迄今为止的“声明”,大有不尊重公众智商之嫌,其做法不仅伤害了不少人的感情,更是损折了慈善事业的公信。可以说,该事件已经被有意或无意诱导至“集体审丑”的境地。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演如此集体审丑的“连续剧”,整体看来并不是什么好事。“审丑”久了,特别当其对象还是偶像级人物,而且这事儿被搞得扑朔迷离,令人担心会不会模糊掉一些人的分辨能力,“如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有鉴于此,在此想含泪劝告以文化思考研究自许自诩、时常以“大爱”“至善”等概念相标榜的余秋雨大师,无论此次“捐款门”的真相究竟如何,无论哪个人该为此承担怎样的后果,都还是让这出“连续剧”赶快“谢幕”吧!

     相关链接
    ·余秋雨捐款门“连续剧”的集体审丑之忧——
    ·岳飞应该长啥样:变形金刚手端冲锋枪?——
    ·刘心武:遭遇官司 ——中图社
    ·王府井与金街,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中图社
    ·学术沦丧产下“常凯申”这枚臭蛋 ——中图
    ·《潜伏》PK《团长》:情商赢了 智商输了——
    ·书法大赛引入“绿坝”是辱没斯文——中图社
    ·文化产业“纽扣现象”该如何破解——中图社
    ·从蒋介石译成“常凯申”说开去——中图社
    ·古城保护,岂可“一围了之” ——中图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