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医药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上海用转基因技术建立血管瘤动物模型
2009-08-27

  (记者胡德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志愿、郑家伟教授领衔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采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建立了血管瘤动物模型,其研究论文日前发表在国际权威刊物《转基因研究》杂志上。

  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血管肿瘤,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2%~3%,1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约为10%,而在早产儿或低体重新生儿中的发病率可高达22%~30%。血管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仍然不清,治疗方法虽多,但重症血管瘤的治疗仍然是临床上面临的一大难题。

  张志愿、郑家伟等科研人员经过6年多的潜心研究,通过构建并鉴定多瘤病毒PyMT基因,应用DNA显微注射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并植入母鼠输卵管。目的基因经酶切、鉴定,证实大小无误。DNA显微注射移植卵579枚,产仔62只,其中1只呈血管瘤样表型,血管瘤主要位于皮肤、舌、胃等组织器官的黏膜表面。转基因小鼠出现的血管瘤样新生物,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异常血管增生,类似海绵状血管瘤。证实PyMT基因整合到小鼠基因组中,可导致血管瘤形成,形成的血管瘤主要分布于皮肤及黏膜组织丰富的器官,从而成功构建了PyMT转基因小鼠模型。

  有关专家认为,建立血管瘤动物模型,对于深入探讨血管瘤的发生机制、创新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上一篇:中国疾控中心加强汛期疫情监测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上海用转基因技术建立血管瘤动物模型
    ·中国疾控中心加强汛期疫情监测
    ·两项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发布
    ·卫生部明令:非定点机构不得擅自保藏菌种毒
    ·我国母乳喂养率仍待提高
    ·科学博客:让科普在网上充满活力
    ·浙江启动“甲流”疫情橙色预警
    ·全科医师注册遇瓶颈
    ·黑龙江省首家乡镇卫生院托管启动 农民可在
    ·太原开通新农合医疗网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