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从“二人转票价畸高”说到大众文化享受——中图社
2009-08-10

  【社评】从“二人转票价畸高”说到大众文化享受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要用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文化陶冶人民群众,提高国民素质,就应该为大众提供更多的“价廉物美”的精神产品,尽可能地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报评论员 张 刃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许多人看过二人转,却没进过“刘老根大舞台”。如果不是新华社报道披露那里的票价畸高,真没想到自诩“草根艺术”的二人转表演能够卖出数百元,甚至上千元的票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报道说,沈阳中街的“刘老根大舞台”,整个剧场位置最差的地方,每人200元,位置最好的楼下前排沙发,每人580元。两年多时间,票价上涨200%多。新近开张的北京“刘老根大舞台”,一层大厅票价从180元到680元不等,二层包厢最贵的票价是8800元!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面对畸高的票价,工薪阶层、普通百姓很难接受。因为,如果按照日前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全国城镇职工(不包括农民工)平均日工资(111元)不够买一张“刘老根大舞台”最便宜的票,何况更多的低收入和没收入的百姓?有调查显示,即使在沈阳,也有85%的本地人并没有进剧场看过二人转。这应该很说明点问题。难怪有人质疑,如此票价“会不会阻断这种‘草根艺术’与大众之间的交流血脉?这样下狠手掏百姓的钱袋子,最终会砸了谁的‘饭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然而,二人转在持续火暴,“大舞台”仍一票难求;“小沈阳”等人到广州巡演,最高票价卖到1680元。相信随着他们的走红,票价还会继续上涨。这是为什么?报道指出,“因为购票者多是用公款或企业经费,招待的是外地领导或客户朋友”。显然,畸高票价源自畸形消费,至少是偏离了大众消费。如果以此“强调市场需求无形之手决定一切”,是很难服众的,起码大多数的工薪族、老百姓不会认可。 tujian.org

  更重要的是,自认“靠二人转起家”,始终不离弃农村和土地的赵本山先生,多年来致力于推广“绿色二人转”,其初衷当然是让更多的普通人了解它、喜欢它,而不是离大众越来越远。眼下畸高的票价和“草根艺术”“贵族化”的现实,对推广“绿色二人转”的阻碍作用和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既然二人转这种艺术形式为百姓喜闻乐见,没有那么多钱看“绿色”的,就只好去看便宜的但却不那么“绿”甚至有点“黄”的,其结果不言而喻。现实中更多的不登大雅之堂的二人转“草台班子”依然在以低廉的票价吸引大批观众,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对此,不知赵先生怎么想?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由二人转想到更多的大众文化、大众娱乐,眼下同样有“消费不起”的势头。电影、图书、音乐会、各种展览,价格都在涨,稍微“高雅”一点的,更是令人望而却步。如果做个调查,问一问工薪族、老百姓,一年能有几次自己掏腰包进影院、剧场、展览馆?想读书、爱读书的普通大众,一年舍得买几本书?结果怕是比较难堪的。与其他消费相似,不是大众不愿意花钱,而是花不起那么多钱。而与此同时,许多收费低廉的“娱乐”却又总是让我们忧心忡忡…… tujian.org

  我们总是说要用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文化陶冶人民群众,提高国民素质,那么,就应该为大众提供更多的“价廉物美”的精神产品,尽可能地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贵族化”的东西再向上、再高雅,大众不能享受、欣赏,也是虚无缥缈的。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文化不排斥市场,但市场不等于文化。艺人可以商业化、贵族化,其最终是不是被公众认可,自有市场“说话”。但普及大众文化,引领精神追求,却不可任由市场左右。市场的逐利取向与文化的精神追求不可能并行不悖,需要调节,甚至排斥,此时,需要的就是政府的那只“有形的手”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积极、健康,包括高雅的大众文化普及和享受,关系到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国民素质,不是哪个文化艺术团体用“市场运作”能够解决和满足得了的,各级政府有责任给予必要的管理、规范和指导。

     相关链接
    ·从“二人转票价畸高”说到大众文化享受——
    ·“亲民”之下的“新闻联播主义”隐退——中
    ·“非遗”保护应避免短视化倾向——中图社
    ·“国嗓”罗京逝世 莫搞成“国殇”——中图
    ·新闻联播调整,央视主持人能否走下神坛?—
    ·假如罗京现在还健康地活着——中图社
    ·《新闻联播》如何活泼、亲切起来?——中图
    ·叶匡政:《新闻联播》的符号文化——中图社
    ·时评:到底是谁需要苏珊大妈?——中图社
    ·“炒作”之下,国学何去何从?——中图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