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新闻联播调整,央视主持人能否走下神坛?——中图社
2009-08-10

  新闻联播调整,央视主持人能否走下神坛?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者:孙显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有关人士透露,央视在这个月或稍后一点会对包括《新闻联播》在内的很多新闻节目做出大的调整,或结束严肃拘谨时代,变得更为亲民。(广州日报6月8日报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长期来,央视作为中国最具话语权,最具有影响力,最具有优势资源的国家级媒体。以《新闻联播》为代表的新闻节目,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三十多年来,虽然也有过改革但其整体风格始终没有改变过。这也让央视的新闻节目成为了一种经久不衰的“经典节目”。而其严肃、拘谨的基调要求主持人始终保持严肃庄重的形象。不苟言笑,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人民对央视主持人的刻板印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主持人们就像身处“神坛”之上的“神仙”,不食人间烟火,远离观众,一脸严肃缺少亲和力。在很多人的记忆里,以逝世的罗京老师为代表的《新闻联播》播音员总是一脸严肃和庄重,其实罗京老师也会唱歌也会表演。但这些平常人的平常事,反倒成为了媒体竞相报道的新闻。这多少让人感到可笑和可悲。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段时间来,与央视主持人有关的新闻屡见报端,“哈欠门”、“补妆门”、气象主持人穿凸点装等,这些看似平常的话题却因为与央视有关而变成了娱乐新闻的头条,成为了点击率最高的页面。各种讽刺、恶搞直指央视主持人。但纵观国外的新闻媒体,节目主持人也常会咳嗽、说错话、骂人、画面切换失误等状况。但这些主持人都没有遇能“享受”到央视主持人那样的“礼遇”。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事实上,央视主持人并非神圣,出错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长期来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使得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主持人一旦出现些许失误,观众往往很难对其理解和宽容,故也会立即成为媒体和网民津津乐道的“丑闻”。央视主持人们与观众之间裂缝太大。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次,以《新闻联播》为代表的央视新闻节目提出了亲民的改革理念。在我看来,如果这个改革理念能够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那么无论是对央视自身的发展还是对观众的收视习惯都能够带来新的变化。亲民的理念不仅让新闻节目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同时也让主持人们走下“神坛”,更加真实、更像“人”。此外,有消息称广电总局建议央视建立《新闻联播》评价体系,接受来自各方的评价。这项举措无疑将会对央视新闻类节目的发展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对于央视主持人们走下“神坛”,弥补与关注的裂缝,回归生活中人更加有利。

     相关链接
    ·新闻联播调整,央视主持人能否走下神坛?—
    ·假如罗京现在还健康地活着——中图社
    ·《新闻联播》如何活泼、亲切起来?——中图
    ·叶匡政:《新闻联播》的符号文化——中图社
    ·时评:到底是谁需要苏珊大妈?——中图社
    ·“炒作”之下,国学何去何从?——中图社
    ·评:《新华字典》永远处在完善进行时——中
    ·高考之“魅”亟需消解——中图社
    ·六十年中国文艺展现时代宽容——中图社
    ·评论:央视的低调只为沉重的转身——中图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