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永远处在完善进行时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冀北仁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海的陈先生声称,他花费近10年研究出《新华字典》有2万余处差错。为了避免对读者造成知识性伤害,他将商务印书馆诉至法院,索赔纠错费1元。北京东城法院认为,陈先生此前曾以相同的理由在上海和浙江起诉两回,法院称为“学术之争”裁定驳回。本着法律规定一事不再审的原则,5月22日上午,东城法院驳回了陈先生的诉讼请求。(5月24日新华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尽管法院驳回了陈先生的诉讼请求,但这并不表示陈先生的纠错和诉讼没有意义。首先,我们应向十年来执著地研究《新华字典》的陈先生道两声“谢谢”:一声应来自使用《新华字典》的国人,一声应来自参与编写《新华字典》的专家、学者和编辑。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陈先生是无愧于这两声“谢谢”的。据称,陈先生十年前开始专职《新华字典》的“挑刺”工作,不仅挑出2万余处差错,还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论文《经典与失误》、三十万字的《新华字典——释义辨析》,今年1月出版了《〈新华字典〉错在哪里?》为了引起出版部门和国人的关注,他还先后在上海、浙江和北京提起诉讼。陈先生的这种精神令人敬佩,也是值得国人,特别是《新华字典》编写者学习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次,有关部门应重视陈先生的“意见”。我之所以把陈先生提出的《新华字典》在知识性、逻辑性、语言性、体例性、标点符号方面存在的差错称为“意见”,是因为这些差错确实可能存在“学术之争”,这也是被法院裁定驳回的原因。但恐怕谁也无法避免存在知识性错误,即使是“学术之争”,有关部门也应重视。而我们看到的事实是,有关部门极为反感陈先生的做法,上海书城和商务印书馆代理律师竟说陈先生是在“自我炒作”。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知道陈先生为《新华字典》挑错或诉讼,都是怕《新华字典》的错误伤害读者,完全是公益行为,即使是“炒作”,我想国人也是欢迎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更为重要的是,《新华字典》应永远处在修订和完善进行中,原因谁都明白,无需细说。而且,读者参与修订和完善是非常应该和正常的。据报道,事实上每次修订《新华字典》都参考了读者的大量意见,《新华字典》每任责任编辑都是见证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华字典》不可能尽善尽美,只有精益求精,而修订、完善《新华字典》,永远需要读者的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