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商贸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逆差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2011-03-14

  3月10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2月份贸易[MaoYi]数据后,单月贸易[MaoYi]逆差成为外媒关注的焦点。在双边贸易[MaoYi]方面,中国与主要外贸伙伴的双边贸易[MaoYi]表现平稳。其中,中日贸易[MaoYi]额表现突出,双边贸易[MaoYi]总值为488.5亿美元[MeiYuan],增长28.8%。日本超过东盟,重新坐上中国外贸伙伴的“第三把交椅”。

  外媒关注“逆差再现”

  海关总署分析称,由于春节长假的影响,2月份出口增长步伐明显放缓,当月出现73亿美元[MeiYuan]的贸易[MaoYi]逆差。

  路透社用“突现”二字形容中国近一年来首度出现贸易[MaoYi]逆差。报道称,中国2月出现73亿美元[MeiYuan]的贸易[MaoYi]逆差,主因是由于春节长假影响,导致出口增长步伐明显放缓。彭博社的报道称,中国2月份出现贸易[MaoYi]逆差令人“意外”,73亿美元[MeiYuan]的单月逆差创下7年来最高纪录。

  《华尔街日报》也把逆差的原因归结为出口的大幅减缓。报道引用多位经济学家的分析和预测称,1月份中国企业赶在2月初的农历新年长假之前大举出口,这令中国2月份出口增长大幅放缓。随着农历新年假期的影响消退,加之去年3月份较低的基数,中国3月份进出口增速将显著加快。

  外媒还无一例外地将逆差出现与人民币汇率问题联系起来。彭博社说,中国海关数据公布后,人民币对美元[MeiYuan]出现下挫。这一数据将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路透社称,这是自去年3月以来,中国又一次出现贸易[MaoYi]逆差,这无疑将帮助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日本重夺我第三大贸易[MaoYi]伙伴之位

  双边贸易[MaoYi]方面,海关数据显示,1月~2月份日本重回我第三大贸易[MaoYi]伙伴之位,双边贸易[MaoYi]总值为488.5亿美元[MeiYuan],增长28.8%。其中,我对日出口197.6亿美元[MeiYuan],增长22.6%;自日进口290.9亿美元[MeiYuan],增长33.5%;对日贸易[MaoYi]逆差93.3亿美元[MeiYuan],扩大64.5%。

  相反,1月~2月份东盟再成我第四大贸易[MaoYi]伙伴,双边贸易[MaoYi]总值为474.4亿美元[MeiYuan],增长21.2%。其中,我对东盟出口215.4亿美元[MeiYuan],增长15.4%;自东盟进口259亿美元[MeiYuan],增长26.6%;对东盟贸易[MaoYi]逆差43.6亿美元[MeiYuan],扩大1.4倍。

  商务部研究院亚非研究所的袁波告诉记者,日本重新回到中国第三大贸易[MaoYi]伙伴的位置并不意外。2010年,日本和东盟与中国的贸易[MaoYi]额就互有上下,相差不过几十亿美元[MeiYuan]。2011年2月的数据显示,在贸易[MaoYi]总值上,日本仅领先东盟14.1亿美元[MeiYuan],这并不能说明今后总体的趋势。相信,2011年日本和东盟仍会在第三和第四的位置上变换座次。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经济室主任张季风表示,日本去年与中国的贸易[MaoYi]额突破3000亿美元[MeiYuan],在汽车零部件方面增长迅速。金融危机后,日本经济更加倚重中国市场,在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大背景下,中日贸易[MaoYi]在2011年仍会有上佳的表现。

     相关链接
    ·外贸逆差 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充满挑战
    ·大连30%出口额与日本有关
    ·进口关注:大豆加工产能扩大 进口量或创新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第二批稀土出口配额年内
    ·短期内影响日本沥青供应,但灾后重建或刺激
    ·商务部调研三率出口退税或调整
    ·日本大地震:对中日贸易有短期影响
    ·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为2007.8亿美元 增长10
    ·2011年2月中国成品油进口330万吨
    ·逆差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