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白粉·潜规则·新法律 |
上周,上海一家报纸又关注了一番豆芽“美白粉”的事,曝光在一家菜场有菜贩公然使用化学物质给豆芽“美白”。暗访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种白色粉末属于强氧化剂,对人体有害,云云。报道出来后,照例又引起了管理者的重视,被曝光的七宝市场销毁了400公斤“美 |
|
《食品安全法》给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
2009年6月1日生效的《食品安全法》,不仅给食品企业带来许多限制,也带来了发展机遇。从积极意义上理解《食品安全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市场宣传机遇 《食品安全法》第八条规定,国家鼓励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 |
|
施恩三聚氰胺超标 100%进口奶源成笑柄 |
施恩这个名字寓意施与恩惠、恩情,且和《水浒传》里的好汉施恩同名,如此漂亮的名字曾让笔者对于该企业的取名艺术赞叹不已。然而,这样一家奶粉企业,却做出了“在进口奶源紧张的时候,我们调用了部分国产奶源”的弄虚作假之事,这让施恩包装盒上的“100%进 |
|
“毒奶粉”索赔案难进法院大门 |
【《财经网》北京专稿/记者 叶逗逗】因怀疑食用施恩牌奶粉导致双肾结石,山西省太原市一名白姓女孩的母亲,向法院起诉要求民事赔偿。太原市迎泽区法院日前告知,这不属于该院管辖。 事实上,此案例不过是2008年“毒奶粉”事件曝光以来,众多受害者索赔艰难的 |
|
三聚氰胺超标百倍咋“施恩” |
北京消费者郭利拿着去年吃剩下的几罐施恩奶粉进行检验。检验报告显示,这几个批次的奶粉均检测出大量三聚氰胺,其中部分奶粉甚至超过国家规定限量值100多倍。(6月9日《每日经济新闻》) 施恩公司在其网站上声称,“2008年4月至今的奶粉检测报告中,三聚氰胺 |
|
施恩奶粉被爆三聚氰胺含量超标 又现“后遗症” |
“三聚氰胺事件”再起波澜,主角是“施恩”奶粉。昨日有报道称,一款2008年3月17日生产的施恩奶粉经消费者送检发现,三聚氰胺超标100多倍;施恩公司也于昨天晚些时分在其官方网站发表声明,称这起事件的起因主要是消费者郭利索取高额赔偿、双方商谈未果所致 |
|
乳制品协会回应施恩奶粉事件 漏报患儿仍可获赔偿 |
针对有媒体报道一名北京幼儿因食用问题奶粉,其家长提出向施恩奶粉生产企业索赔的消息,中国乳制品协会理事长宋昆冈10日在此间表示,“问题奶粉”漏报的患者现在还能补报,并且可以通过当地的相关机构办理赔偿事宜。 宋昆冈说,包括施恩在内的22家乳制品企业 |
|
广东省质监局:去年9月中旬后施恩奶粉质量合格 |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10日就施恩奶粉事件作出回应:相关乳制品企业2008年9月中旬以后没有发现三聚氰胺超标现象。 日前,有消息称施恩奶粉被查出三聚氰胺。北京一名孩子2006年9月起开始食用“施恩婴幼儿配方奶粉”,后被发现有“点状结石”。其家 |
|
乳品安全标准升级能否拯救乳品安全(1) |
1 2 2009年6月1日,是全球第10个“世界牛奶日”。这一天还是《乳制品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MP)认证实施规则(试行)》和《乳制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实施规则(试行)》实施日。消费者在经过某些添加在乳品中的食品添加剂是否 |
|
乳品安全标准升级能否拯救乳品安全(2) |
1 2 政府应鼓励企业标准高于国家标准 解决出路在哪里?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认为,“规模化 标准化 严格执法,这三者之间不可或缺。”规模化有助于推行标准化管理,同时可以降低奶源环节搀杂使假的道德风险,因为一旦查处会损失惨重;而标准化有助于提高奶源的 |
|
“早产奶”果真质量合格吗? |
“香满楼”刚刚被广州市质监局曝出封存货值约10万元“早产奶”产品的问题,旋即又由广州市质监局宣布:“香满楼”产品质量合格。这或许不是自相矛盾吧,但吊诡的是,21CN财经从广州市质监局网站上发现“查处”的消息未几,该条消息却突然从网站上“消失”了,等到 |
|
依靠合作社 发展订单水产养殖 养殖户很踏实 |
“我通过合作社担保,从大地肉牛公司认领了24头架子牛,经过4个月育肥,纯挣了两万五。”6月1日,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地杰肉牛专业合作社社员崔东亮拿着一摞钞票乐呵呵地说。为使农民成为市场主体,高青县积极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社,发展自主品牌,实现了一社一 |
|
乳制品产业政策支持企业兼并重组 |
中国证券报6月11日讯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张莉日前在参加"世界牛奶日和全国乳品营养周"活动时指出,工信部将尽快出台《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修订)》,指导各地严格规范新上加工项目管理,实施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等. 张莉认为,目前受婴幼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