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一位中国国画教师和71位洋学生的情缘——中图社
2009-08-10

  中新网义乌7月9日电(记者 张茵 实习生 董齐)今天上午,义乌市五爱小学国画教师张怀清刚回到学校,上海世博局授权举办的“美好城市我来画”比赛举办方便打来了报喜的电话,他的韩国学生高秀林的国画获得了此次绘画大赛三等奖,而这名学生的成功不过是他培养71名外籍学生的缩影。

tujian.org

  国外孩子应更好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6年8月,作为外地引进人才,张怀清从浙江丽水的一所学校调到了义乌市五爱小学,当起了该校美术学科唯一的专职教师。而五爱小学作为浙江省可招收外籍学生学校,校园充满了小老外的身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刚来到五爱小学时,这里并没有专门的国画班,当时外籍孩子也如中国孩子那样上着传统的课程。”张怀清告诉记者,当看见如此多的小老外时,他觉得这群孩子应该学习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自己的特长就是国画,经过和校方讨论后,一个“国画班”正式诞生了。在义乌对小学生进行国画教育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对外籍小学生进行国画教育,张怀清算是敢于“吃螃蟹”的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画班成立的这几年,我和71个外国孩子打成了一片,收获了许许多多的惊喜。”张怀清眼里充满自豪的说,连续三年,他辅导外籍学生参加教育部艺术委员会主办的“全国中小学生绘画比赛”,都有学生获得一、二、三等奖,成为义乌参赛众多学校的获奖大户,学校的国画教育名誉也开始响亮开来。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让外籍孩子用国画技术表达自己的意愿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由于中外教育的不同,外籍的孩子个性大多比较强,不喜欢约束,这也让张怀清想尽了一切办法让小老外们用心学习国画。

tujian.org

  “外国的孩子学国画并没有应试考试的压力,他们所做的就是随心所欲把自己想象的东西展现出来”张怀清告诉记者,教这群小老外学习国画并不能像传统教中国学生那样,必须由他们自由发挥在先。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画室,张怀清拿起一张简单的画向记者介绍,这是一个中东孩子第一天上课所画的“画”。记者看到这张所谓的“画”按照中国家长的评判标准根本就是胡乱涂抹,但是张怀清就是从胡乱涂抹中培养起了外籍学生的学画热情。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他们随意画后,我会根据他们所画的内容进行指点,在指点中把国画的技巧渗透进去,久而久之,这群小老外就自动掌握了国画的技巧,可以用国画工具和技巧去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样还没有扼杀他们的创造性。”张怀清颇有心得的向记者介绍起他的“无意到有意到创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也让外籍孩子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能够在画室画画,很多孩子开始和张怀清躲起猫猫,或藏在桌子地下,或故意把窗户打开,等他走后便出来画画,弄的张怀清感觉到又可气又可笑。但是看到孩子们画画时脸上的笑容,张怀清充满了幸福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张怀清感叹的告诉记者,现如今五爱小学已经有了800多名学生,自己这仅有的一位专业国画老师让他感觉到力不从心。虽然学校现在的国画班已经小有名气,但是他并不满足,他希望在将来的努力下国画教育可以成为课堂中必修的一门课程,让国画教育成为学校的特色,让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扬。(完)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世界前200位收藏家排名出炉:阿布位列次席
    ·一位中国国画教师和71位洋学生的情缘——中
    ·中国“知名文物中的名人”将赴意展出——中
    ·靳尚谊《毛主席全身像》拍出2016万天价 —
    ·钱文忠称季羡林是大收藏家:收藏下限齐白石
    ·拍卖业不能摸着石头过河 ——中图社
    ·山西民间收藏爱好者欲建“大寨博物馆”——
    ·红色收藏,收藏什么——中图社
    ·青花瓷前世今生:中国瓷器史上的一抹“青”
    ·“历代名画记”亮相 专家质疑部分展品真伪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