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戴耳机透过玻璃“酷看”话剧——中图社
2009-08-10

  戴耳机透过玻璃“酷看”话剧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孟京辉《爱比死更冷酷》6月现上海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是一部需要戴着耳机观看的话剧,一部关在玻璃墙里演出的话剧,一部改编自著名电影导演法斯宾德的话剧。《爱比死更冷酷》带着法斯宾德的沉闷和孟京辉的先锋将于6月3日至6月14日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D6空间演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该剧将作为2009年度孟京辉戏剧作品展演的重头戏进入上海观众的眼帘,这也是该剧首度在上海演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残酷的真实和宿命的虚假 tujian.org

  话剧《爱比死更冷酷》改编自德国著名电影大师法斯宾德的同名电影,讲述了主人公弗兰茨在出狱后遭到绑架,他的女友约翰娜一心想和他结婚生子,而弗兰茨被一个所谓的朋友——布鲁诺怂恿再度犯罪的故事。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是一部与爱情、友情和背叛有关的戏,是一部与残酷的真实与宿命的虚假有关的戏。主人公弗兰茨的希望与失望将普通意义上的“幸福感”全盘击碎,表现出生命中残酷的真实与使人琢磨不透的宿命意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法斯宾德曾在创作笔记中这样写到:“弗兰茨没有背景,他孑然一身。然而他倒并不像美国片里的孤独英雄——我从来不明白他们为何独来独往。他们是不折不扣的英雄。弗兰茨却不是英雄,他非常原始,他只想一人做事一人享福,不愿将挣来的东西拱手让予他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剧场不是肤浅的娱乐场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看这个戏的观众都是有备而来的。他们是德国新浪潮电影的拥护者,也是中国实验戏剧的支持者!”导演孟京辉说。“戏剧美学应该发展,戏剧观众应该进步。剧场不是一个肤浅的、庸俗的娱乐场所。通过尝试与努力,戏剧创作者应该有信心、有勇气、有办法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属于我们内心的高级作品。” tujian.org

  孟京辉说:“在法斯宾德的世界里,爱情是冷酷的,友情是冷漠的,一切的幸福感都归向虚无,一切的努力都没有结果,问题没有解决的办法,环境永远不会改变,人只能默默忍受,别无它法。”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悉,《爱比死更冷酷》沿用了《恋爱的犀牛》的演员班底,主演为刘畅、王晓王申、赵红薇。值得一提的是“犀牛”的主演张念骅、齐溪将在《爱比死更冷酷》里有令人叫绝的喜剧表演。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评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隔离感暗示

tujian.org

  在束缚中追求幸福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著名戏剧评论家解玺璋:观看话剧《爱比死更冷酷》是一次比较独特的经历,舞台和观众之间矗立起一层玻璃幕墙,从观众席看过去,演员仿佛被关在玻璃柜子里,那样子看上去很滑稽。观众必须戴上耳机才能听到演员说什么,那声音有一种虚假的,被人操纵的感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孟京辉将观众与演员隔离开,观众的理解是处于某种被选择的情势之下,也是被某种力量控制的,它向我们暗示着一种现状,如果我们检视一下内心深处的感觉,就会发现,其实有很多时候,总会有一种在被束缚中寻求享受和幸福的感觉,我们往往也沉浸其中而且还洋溢着一种满足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孟京辉将形式感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发挥到极致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著名剧评人陶子:孟京辉擅长的形式感几乎在《爱比死更冷酷》的舞台上发挥到了某种极致。

tujian.org

  这种形式感奇迹般地再现了我们这个时代中的青年男女(或者曾经的青年男女)对上世纪60年代的影像感觉,复原了从60年代影像中生长出来的叛逆精神曾经带给我们的激烈冲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我看来,被媒介所津津乐道的“技巧”,其实是指向一种更有抱负的企图,一种将戏剧与电影交融,将电影、电影的气质以及我们看电影时的情绪。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以上这些元素组装成为戏剧的特殊形式,如果没有这种企图,这形式感怎么可能如此强悍?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报记者|朱渊|文

     相关链接
    ·《春天在哪里》作者潘振声在南京去世 享年7
    ·戴耳机透过玻璃“酷看”话剧——中图社
    ·谭元寿:京剧绝不会消亡 年轻人没兴趣随他
    ·再现"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武文斌 《英雄战
    ·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六一”武汉上
    ·赖声川:有时候,提醒我们的不是科学家而是
    ·《知己》:知识分子写给知识分子的一出戏—
    ·四大“炎症”侵袭京剧容颜——中图社
    ·裴艳玲成为第四位梅花大奖得主——中图社
    ·《梁祝》缘何成“绝唱”? 如今为何难有佳作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