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识分子写给知识分子的一出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报记者 桂杰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翻云覆雨手……”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推出的话剧《知己》中,清代才子顾贞观的一首《金缕曲》让台下观众为之动容,由《金缕曲》引出的一段人间佳话,因《知己》得以在舞台上复活。 tujian.org
清初江南科场案受害者吴兆骞被流放,好友顾贞观为营救他,10年忍辱负重屈身宰相府,让季子“绝地生还”成了他最大的梦想,他终因一首《金缕曲》感动宰相之子纳兰性德,经大家合力相救,吴终被释放。然而,当吴兆骞真正站在顾贞观面前,顾贞观发现,自己辛苦救出的吴兆骞早已没了文人的气节,已经沦为一个趋炎附势、彻头彻尾的奴才。十年的企盼和坚持,如同一个玩笑,让人欲哭无泪。经过思想斗争,顾贞观对多年的努力、委屈和坚持一并反思,之后选择了宽容,宽容朋友,也宽容了人性。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是一个文人戏,同时也是人艺建院历史上首部纯清宫戏。”在《知己》导演任鸣的眼中,该剧与传统的北京人艺风格有着明显区别。他指出,这个戏是大写意的,强调表现,与传统的现实主义不一样。该剧与过去排演的《蔡文姬》等古装戏不同,在表现手法上探索了一种新古典主义,有意去掉了过重的戏曲味儿。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编剧郭启宏在话剧《知己》结束第一轮演出之后,嗓子已经发哑。他说,这个戏在他心里酝酿了30多年,“这是知识分子写给知识分子的一出戏剧。舞台上,应该有知识分子的声音以及他们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