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金庸入作协是大好事 "他选择做什么关网友屁事"——中图社
2009-08-10

金庸漫画像--金庸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引来热议论 中新社发 胡豆 摄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金庸入作协是件大好事 tujian.org

  王守泉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5日,中国作协官网发布公报,公布了2009年发展的408名会员名单。近来炒得沸沸扬扬的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果然名列其中。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实在是一件大好事。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自金庸将加入作协的消息传出,批评之声就不绝于耳。批评者说,推崇“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金大侠,实在低俗,居然屈尊作协这等没落的官僚机构!都85岁了,早已功成名就,却要接受招安由江湖入庙堂,实属“晚节不保”,有污清名。更有甚者,直接开骂,直斥金庸是老“糊涂了”,是“左右逢源、长袖善舞”,是“不甘寂寞、寿多自辱”,大有不骂死他不罢休的气势。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金庸就像山顶的一棵大树。远近高低各不同,因其位置角度的差异,每个观察者都会作出自身的评说。盲人摸象,各执一端,乃至出言辱骂,本不足怪,所以也一直未见老先生出招应对。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菩萨不说话,不等于他是傻子。我倒是惊奇,批评者不是蝴蝶,怎么知道蝴蝶的想法?在我看来,金庸的做法是很有意义的大好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凡有华人的地方,都有金庸迷。现当代作家中,还有谁能像金庸那么有影响力,那么永远时尚永远流行?金庸深厚的文史功底和丰富的文学笔法,使他的作品不仅获得了不同层次读者的喜爱,也获得了文学评论家的赞誉,北大中文系一位教授就套用杜甫的诗句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金庸万古流。”这样一个文学大家,他理应不会在晚年还去追求文学院长、作协会员之类的虚名,要是他现身其中,我想老先生自有他合理的想法。比如,作为一个爱国者,也许他在自己年富力强的时候就很想献身中华之崛起的事业,很想用他的书影响封闭的大陆,但他都未能如愿。而今他感受到了他的亲人们正在使自己的故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很想投身这宏大的事业,却已烈士暮年。甚或说,人至老年,心善耳顺,家乡人求他到大学,后生辈求他入作协,他都笑呵呵地答应了,就像如来佛有求必应,又有何不可?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事实上,加不加入作协,是金庸自个儿的事儿。既然他自愿加入这个组织,干卿底事?大家都号称崇尚自由,却对一个老人加入一个合法组织编织舆论暴力,岂不怪哉?香港知名文化评论人马家辉先生就说:“金庸这样一位有地位、有影响力的著名作家,他选择做些什么,关网友屁事?!有太多像金庸这样的老头子,不管他选择怎样出来、做些什么,旁人无权评说。金庸加入中国作协,一定有他自己的判断。从负面、阴暗的角度去揣测别人的意图,是国人坏习惯。”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的文学史,就是一个由俗入雅、由江湖入正统的过程。武侠小说从邪魔外道到被读者爱戴,再到作协认可,无论作协本身有多少缺点,这件事传达的都是我们生活的社会走向进步、宽容、价值多元的讯息,它表明一个受到不少作家批评的老朽的半官方机构,正在更新它的价值评价系统,正在焕发出新的活力。谁,又有什么理由,因为它的某些缺点就要拒绝它的进步呢?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就中国作协来说,缺少港澳作家,它就是残缺的不完整的。事实上,这次加入作协的港澳作家还有6位。他们能够自愿、主动加入作协,是对内地突飞猛进发展的认可。但愿,他们的加入会是一股清风,使作协变得更有活力更加灵动,而不是花架子应景物,更不要被“正统”“体制”同化。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转载此文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链接
    ·金庸入作协是大好事 "他选择做什么关网友
    ·作协发言人:将来金庸确有可能担任名誉副主
    ·中国的作家应该想想,我们该在意什么?——
    ·余华:忘掉《兄弟》 下一部小说写得很顺利
    ·“宅男”龙一的煮饭生活:浮名过去,我仍是
    ·中国作家告《哈利波特》作者续 已拟好天价
    ·网评:余大师应给“最年轻市长”上堂危机公
    ·文学该不该“收编”明星作家?——中图社
    ·网评:我又看见了余秋雨“含泪”的影子——
    ·经典文学作品《日日夜夜》译者磊然去世——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