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网评:我又看见了余秋雨“含泪”的影子——中图社
2009-08-10

  我又看见了余秋雨“含泪”的影子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是很难迈过的一扇“门”,但余秋雨依旧步履轻松,6月22日,他做客镇江图书馆“文心讲堂”,畅谈“生命因阅读而宁静”的同时,并不避讳这扇“门”。演讲之后,在记者追问下,他更是以一句“他们乱讲”,以及之后的侃侃而谈,完成了他自“诈捐门”爆发以来对此事作出的首次正面回应。(据6月28日现代快报)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待余秋雨,公众现在似乎已经没有什么话可以再说了,事情已经水落石出,余秋雨到现在为止还并没有掏一分钱腰包,而现在人家不仅没有半点悔意,半点羞色,甚至连解释一下都觉得多余,这还要社会说什么呢?记得一部香港电影里曾有这样一个无赖角色,动不动就是一句话?你能把我怎么着?我就调戏良家妇女怎么着?我就无赖了怎么着?以至最后被人打死了,还吐下一句遗言:我就死了你能怎么着?余秋雨从捐款建学校到图书馆,你能怎么着?从捐20万到三万图书你能怎么着?到现在还是一分钱没掏你又能怎么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但是大师总归是大师,不会说出这样的无赖腔不说,还倒过头来把质疑批评的人教训了一番,从字里行间让人感觉到甚至是情深意切,“含泪劝告”: “我有一次发现,十几年来一直在不断骂我的人,他居然小时候是给父母卖掉的,我一下子就同情他了。他从小不知道自己的出身,不知道自己的年龄,什么都不知道。这样的人当然可能小的时候没有受到爱的浇灌,后来对他来说骂人比较习惯,这个影响他整个一生的话,很值得同情。他的起点搞错了,至于为什么父母采取这个,父母也有父母的原因,也很值得同情。从这个意义上说值得原谅。”“现在骂我的人,都值得我同情。如果好好做事的人,怎么会有时间找一个认都不认识的人去骂?不可能,你们工作很忙,有时间去骂一个你认都不认识的人?严格讲起来,他是一个文化下岗的人,完全失态……发表拿个稿费,很值得同情,下岗工人无处谋生,在呐喊,我们会打他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看看,为什么那些人骂余秋雨?就是因为小时候遭遇不幸,心灵受过伤害,养成了“骂人的习惯”。就是因为那些人“下岗了”,“完全失态”,发表骂他的文章可以赚稿费,可以养家糊口。而余秋雨为什么没有反击呢?“有的时候武士不太好出手,就怕一拳把人打倒了,如果真的由我来还手的话,那分量就太重了”。所以“什么地震的问题,讲捐款等等,你看我,我从来不回答”。这一番语言足以彰示了大家风范,其含泪的面容跃然纸上,你伤害了我,我一笑而过。我对你不仅原谅,还是充满无比的关爱,因为你“也有妻子,有孩子,也有单位,有家庭”。言之切切,催人泪下。话语甚至比地震中的“含泪”还要令人“感动”,想必那些质疑余秋雨的人,批评他的甚至骂他的人一定会感恩戴德,痛哭流涕了。 tujian.org

  但是尽管我们很“感动”,还是忍不住想请教余大师,人们常说没有批评就没有进步,现在社会上的批评声音很多,各种媒体也都把批评评论放在重要的版面,就是公众质疑“捐款门”也是为了追求一种事实真相,难道这些批评者都是从小受过挫折,养成了“骂人的习惯”?就是余大师本人这些年写过的批评文章也不计其数,最近的还有余大师携夫人扫墓,在路过安徽寿县八公山时,对一家民营水泥厂开山打石,污染环境的问题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呼吁地方政府要保护好八公山这个著名的文化重地,难道余大师也“下岗”了,需要发表文章赚点稿费?余大师对批评者“饱满深情”“充满爱心”,可是这些批评者似乎不需要,因为他们最需要的不是眼泪而是真相。最需要深情和爱心的要数那些地震灾区的孩子了,但是我们的余大师却尽玩太极。余大师,你这含的到底是什么眼泪哟?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朱少华) tujian.org

  (转载此文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链接
    ·文学该不该“收编”明星作家?——中图社
    ·网评:我又看见了余秋雨“含泪”的影子——
    ·经典文学作品《日日夜夜》译者磊然去世——
    ·林夕:带上一本书,就再也不怕别人迟到了—
    ·作协像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俄语翻译家磊然去世 译作有《毁灭》等——
    ·圈内红火圈外冷 中国诗歌如何走出“圈子”?
    ·巨星去世书商发财 杰克逊传记本周末推出 —
    ·西藏作协主席扎西达娃:不事张扬的先锋作家
    ·争议作家《问教》称"美国高考落后中国10年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