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林夕:带上一本书,就再也不怕别人迟到了——中图社
2009-08-10

  林夕:带上一本书,就再也不怕别人迟到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张彦武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林夕:原名梁伟文,1961年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修翻译。亚洲电视节目创作人、音乐制作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读书应该算是我最大的乐趣。”林夕的书香人生正经历着一个返璞归真的过程。最近十年,林夕开始“很用心地去看”历史和哲学这两大门类的书:“历史是研究所有文明、文化、人生的总和。多看过去的历史,可以看到过去的游戏规则、权力的互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文化的传承,即我们为什么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明朝那些事儿》林夕是看电子书看完的。在看内地作者一些关于历史的书时,会同时参考一下“老外写的历史著作”,如《剑桥中国史》。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尽管“有点卖弄”,但“假小说的名义,借用百日维新事件期间的一些宗教人物之口,表达了宗教的观念、改革的难处和人性的、政治的方方面面,还是挺好看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于为有定评的历史人物翻案,林夕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来看。像《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称海瑞是偏执狂。林夕认为这种写法只是以一些正史及民间传说为依据,然后从很主观的角度来做一个评价,是一片翻案潮之中的典型做法,为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用一种营销的方式来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于小说,林夕“从前最喜欢的是张爱玲,只是有时候觉得她笔下人物的对白都藏有机锋,好像每个都是智者,有点千人一腔的感觉”。那时他觉得亦舒的小说对白、心理描写最好看,印象最深的是写“独立女性在爱情和工作中挣扎苦况”的《她的前半生》。他认为张爱玲和亦舒的小说“在没有进入复杂的社会之前,给我以二手的经验。”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林夕推崇鲁迅的“从不开书单”。但硬要推荐一本好书,他选择李零的《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光书名就看得出作者的见解。“儒家很容易被政治利用,看经典必须考虑到当时的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林夕觉得,身边带一本书总是个好习惯。他每周去香港伯乐音乐学院授课,每次看到等待上课的学生傻傻地发呆,说希望他们“永远要带一本书”,这样在地铁或其他场合等人时就不怕对方迟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林夕对《谁动了我的奶酪》和《世界是平的》、《蓝海战略》、《长尾理论》这类书评价很低。让林夕无奈的是,香港能热卖的也都是心灵鸡汤、爱情小说和教人如何成功一类的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好看的书未必是好书,好书未必好看。重要的是要享受书的乐趣。”年轻时可以放任一点,什么书都可以看看,现在年岁渐长,看书是要有一些选择的。青春已逝,时不我待,读书一直是林夕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一天不看就不舒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专栏主持:燕舞

     相关链接
    ·林夕:带上一本书,就再也不怕别人迟到了—
    ·俄语翻译家磊然去世 译作有《毁灭》等——
    ·圈内红火圈外冷 中国诗歌如何走出“圈子”?
    ·巨星去世书商发财 杰克逊传记本周末推出 —
    ·西藏作协主席扎西达娃:不事张扬的先锋作家
    ·争议作家《问教》称"美国高考落后中国10年
    ·中国儿童文学"阴盛阳衰"? 吴岩:科幻遗忘
    ·朱苏进回应“抄袭说”:不是写王宝强的命题
    ·《射雕》落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引发猜测—
    ·29岁伊朗女作家获日本芥川文学奖提名(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