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建设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鸟巢减少预算7亿元 启用数字化灭火方案
2009-05-05
  本报讯 再过二十几天,奥运圣火就将在巨大的银色钢结构编织而成的国家体育场内点燃。 减少预算7亿元
主体用钢量减近2成   7年间,北京申奥的承诺大多已兑现。尽管没有完全按照当初的设计,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仍是北京奥运会最富视觉冲击力的建筑。
  从38亿元到31亿元,鸟巢的预算发生了令外界目眩的数字变化。北京不仅更加重视安全、实用、环保等建筑基本要义,并开始为承载太多含义的奥运梦想减负。
  瘦身后的鸟巢去掉了可开启屋顶,主体用钢量减少近2成,却赢得了更多好评,因为这与国际奥委会倡导的可持续发展、防止奥运会规模过度扩张等观念不谋而合。
  实际上,节俭办奥运的理念影响了所有北京奥运场馆。除了改动外观,场馆瘦身之外,还包括了场馆布局的变化。为让赛后利用达到更好的效果,北京增加了大学区体育场馆的数量。
  经过调整和优化,北京的全部31个场馆建设投资控制在130亿元以内。
如此大型的场馆如何做到防火安全?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消防局,专家对鸟巢的防火进行了全面揭秘。 整体设计即可防火   鸟巢采用优质钢材建成,按照现行规范,钢结构要喷刷防火涂料才能达到一定耐火强度。如果在钢结构外喷防火涂料,会使钢结构变得粗糙难看,破坏鸟巢的建筑外观,同时还会增加钢结构的承重。


  “鸟巢的整体设计就是防火的。”主管鸟巢消防安全的北京市消防局副局长李进告诉记者。鸟巢高达69米,设计成半开敞的露天场馆,具有散热快的特点,通透性也有利于快速散烟。他表示,只要控制住可燃物的范围和高度,就不会对鸟巢造成影响。假设大型庆祝花车进入体育场表演时着火,距地面42米处的平均温度只有45摄氏度,对钢结构不会有影响。因此,鸟巢的钢框架外罩结构是安全的,无需采用额外防火保护。 上层看台观众
8分钟可疏散完毕   北京市消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经模拟得出结论,最高层看台观众能够在8分钟之内疏散至安全区,并且在疏散过程中不会受到火灾烟气威胁,低层观众所需的疏散时间更短。
  鸟巢共7层,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包括空调间、水泵房、媒体设备房等大型设备的零层。据介绍,鸟巢所有观众席上都设有疏散出口,零层更设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4个大型出入口,如遇火情,大型消防车可以从这4个通道迅速进入。一层看台集中了鸟巢1/3的观众,这里的疏散是鸟巢防火疏散的重中之重。该层共分12个区,每个区分别设有疏散通道,该层通道无任何遮挡,观众从座位离开后,可直接沿通道走到室外,而且,环形通道也将为一层观众及时撤离提供足够的空间,避免造成拥堵。除1层可以直接通向室外外,鸟巢的2层至7层也都有独立通道与室外相连,通往安全区域。 首用全数字灭火动态预案   为保障奥运会安全进行,北京市消防局还研制出一套灭火救援数字化预案和互动式训练系统。这是奥运史上第一套全数字灭火救援动态预案。


  据介绍,该系统将预警研判和资源整合在一起。消防部门在系统内预先储存鸟巢防火的重点部门和易发生火情的部位以及可供使用水源的具体位置和其他相关信息,同时将火情设置为3个等级,根据不同等级设置不同的灭火预案。假如鸟巢配电房发生火灾,指挥员接到报警后,首先根据预先设计好的信息库找到火情发生的具体位置,对起火点进行地理定位,同时,调出编制好的灭火预案以及可供使用的水源位置,通过仿真引擎,选择最佳路线到达现场,调动驻馆消防中队展开扑救。距离最近的亚运村等消防中队也将在3分钟内到达现场参与灭火救援。
(高健 刘海燕 沈嘉)
     相关链接
    ·李克强8天内两提房地产调控释放出什么信号
    ·上半年海南住宅投资增长近五成
    ·河北将大力整顿外派劳务市场
    ·贵州13类建设工程企业无须再年检
    ·上半年河南建筑业总产值达1290亿元
    ·山东潍坊加强建筑市场专项监管
    ·北京检查物业服务企业安全生产情况
    ·汶川“生命线”不能承受之轻
    ·坑蒙欺骗陷阱多 装修“套餐”谨慎“吃”
    ·亮剑 品牌木门企业打响市场保卫战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