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看待CPI、PPI双下降 |
2009-04-30 |
|
 沈阳市民在超市里选购商品。 本报记者 万 重 摄
本报记者 叶 健
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1.6%;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4.5%。CPI和PPI的同比双下降,主要是受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显著下降和一些特殊性因素的影响,目前市场货币供应量充裕,因此尚不足以据此判定出现通货紧缩。与此同时,居民个人的消费感受往往会出现与CPI走势不一致的情况,对此应在深入全面认识价格指数的基础上予以正确理解,从而合理、有效地运用CPI指导生产生活。
3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2月的居民消费价格 (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数据显示,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由上月上涨1.0%转为下降1.6%,是六年来首度出现负增长;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下降4.5%,降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呈继续下降态势。
2月份CPI和PPI的同比双双下降,引起了一少部分人对于通货紧缩的担忧。对此,国家统计局相关人士明确表示,2月份CPI和PPI的双下降,主要是受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显著下降和一些特殊性因素的影响,还不能就此判定出现了通货紧缩。
原因在于,按照经济学有关原理,通货紧缩是由于市场货币供应量不足引起的价格水平的下降。而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在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适度货币政策的作用下,市场货币供应量充裕,贷款大量增加,不存在通货不足的问题。统计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增速连续两个月持续回升,12月末、1月末同比分别增长17.8%、18.8%,达到2006年6月以来最高水平;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大幅增加,1月份新增贷款1.6万亿元,为历史同期单月增加最多。
双重影响导致“双下降”
那么,应如何看待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双双下降?国家统计局相关人士表示,影响2月份价格双双走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因素。
其中之一,是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下降对我国的传导影响。受全球经济增长继续明显下滑影响,国际市场原油、矿石、金属等基础性产品价格在年初短暂反弹后继续低位震荡,导致大宗产品进口价格明显下降,带动主要生产资料价格下降较多。
据介绍,2月份,国际市场上能源价格同比下降48.8%,降幅比1月份扩大3.4个百分点;非能源价格下降33.1%,扩大9.4个百分点;金属和矿产品价格下降48%,扩大10.3个百分点,其中铝价下降41.8%,铜价下降55.3%。
受其影响,2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1%。在工业品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7%。其中,采掘工业下降17.4%,原料工业下降8.4%,加工工业下降3%。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略降0.4%。其中,食品类价格下降0.7%,衣着类与一般日用品类价格均上涨0.6%,耐用消费品类下降1.9%。
其二,是一些特殊性因素的影响。在我国,春节所在月份消费价格特别是食品价格明显上涨已成一般规律。由于2008年春节在2月份,加之2008年春节前夕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冰雪灾害导致当月CPI上涨1个百分点。而今年春节在1月份,又没有灾害影响因素。去年2月份的高基数,导致今年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明显下降。
据测算,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对2009年2月份的滞后影响大约为负2.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如果今年2月份价格保持在去年底的水平不变,仅仅因为去年同月基数高的影响,2月份CPI同比将下降2.5%左右。
要正确解读CPI
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的同比下降,让许多居民有了对日常生活支出也会相应下降的心理预期。对此,国家统计局相关人士提示,居民个人的日常感受很有可能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不一致,这是很正常的情况。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CPI在我国被称为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于我国城乡人口有13亿,有乡村居民,也有城市居民;有收入高的,也有收入低的;有生活在东南沿海的,也有生活在内地的。而CPI是13亿人平均水平的CPI。数据显示,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1.6%,其中,城市下降1.9%,农村下降0.8%。因此,居民的个体感受往往会与平均水平的CPI有所差异。
其次,国家统计局公布CPI时,公布的大多是总指数和类指数,而消费者做比较时,一般是用自身感受的某种具体商品或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情况与CPI总指数或某类指数比较,从而得出CPI走势与感受不一致的结论。因此,在使用价格指数时,一定要了解各种价格指数的内涵,正确地运用价格指数。在实际使用中,如果要了解某项具体消费的商品、服务项目涨价了多少,就要看CPI的细项。
按细项分解,2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下降1.9%;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0%;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2.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3%;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3.0%;通信工具价格下降18.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下降1.1%;居住类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水、电及燃料价格下降1.2%,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3.1%,租房价格上涨1.2%。
此外,不同的收入水平、不同的消费结构、不同的商品品种等因素,也会给居民个体在消费支出上产生与CPI走势不一致的感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