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辽宁经济展望 借力项目加速提升经济实力 |
2009-04-30 |
|
记者 高慧斌
□自2004年起,辽宁经济已连续5年增速12%以上,当前我省经济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呈现出高位稳定、稳中趋缓的发展态势。
□对辽宁来说,真正的考验在2009年。关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抓住经济调整的契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将会非常关键。
□当前,辽宁经济发展具有突出的投资需求拉动特点,这是经济振兴过程中的客观需要,也符合国家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
经济运行高位稳定、稳中趋缓
“自2004年起,辽宁经济已连续5年增速12%以上。当前我省经济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呈现出高位稳定、稳中趋缓的发展态势。” 《2009年辽宁经济展望》主编、省信息中心副主任姜健力分析,当前我省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是: 三次产业 “一高两稳”,第二产业主导地位突出;三大需求“两旺一平”,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势头持续强劲;通胀压力缓解;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民营经济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区域经济发展迅速,沈阳、大连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
今年是我省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因素和潜在风险明显增多的一年。对此,姜健力建议高度关注世界金融危机对我省的影响。他说,我省经济和产业结构决定了世界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的直接影响较小,但因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做出重大调整,这些都对我省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008年以来,我省季度累计经济增长率在2007年第三季度增长15.1%之后,开始小幅回落。我省经济增长率的回落明显低于全国,同时,我省经济增长率也明显高于东部各省。这说明我省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强劲,支撑我省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明显。
从我省工业生产总体看,2008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仍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但自2008年上半年以来,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小幅减缓。金融危机对以内需为主的我省工业的影响开始显现,受国际市场商品价格波动和需求变化反应较快、影响较大的原材料工业,已经出现增速趋缓,效益下降的苗头。加上重化工业一直占据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淘汰落后产能的难度很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环境严峻发展后劲强
2009年,面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姜健力认为,辽宁经济仍然有较多有利条件。
从我省内部环境看,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农业连创佳绩;投资持续高速增长,结构逐渐趋于合理;社会消费需求趋旺,物价涨幅相对平稳;利用外资高速增长,外贸总额逐年增加;财政收入增加稳定,金融环境有所改善;国企改制重组加快,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增强,综合竞争力提高,发展后劲强劲。
从国家层面看,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国家近期密集出台的各项扩内需、保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效应将在2010年逐步释放,这为主要依靠投资需求拉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我省提供了良机。
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环境、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省内经济发展趋势,《2009年辽宁经济展望》初步判断,2009年辽宁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和健康发展,经济增速达到11%左右的可能性较大,但高于上年经济增速的可能性较小。由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多,稳定性差,国内经济也存在下滑的可能,《2009年辽宁经济展望》提出,届时我省经济也有可能出现低于10%的增长率。
立足大项目确保经济增长
对于辽宁来说,真正的考验在2009年。
近年来,我省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需求拉动,在当前形势下,姜健力认为还应同时注重刺激市场消费,扩大内需,扩展外需,注意保持投资与消费的合理比例,各级政府在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应关注如何提升经济实力,使经济发展的质量更好,效益更高,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更合理,真正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当前,辽宁经济发展具有突出的投资需求拉动的特点,这是经济振兴过程中的客观需要,也符合国家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 ”姜健力建议,我省应抓住经济调整的契机,积极扩大内需,以投资带动消费,以消费促进增长,继续保持投资需求的适度增长。
《2009年辽宁经济展望》提出把投资重点放在优化投资结构上,做到“开工一批,储备一批”,以大项目促进投资增长,保证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30%以上的增速,进而拉动经济增长。在国际经济低迷导致外部需求收缩的情况下,还应把着力点放在刺激内需上。为此,应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居民和农民收入,提高全社会的实际购买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