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增亿元全年实现翻番 东药集团目标不动摇 |
2009-04-30 |
|
1月18日,在东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一楼会议室里,一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外贸出口增长的会议正在进行。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震正在严谨布阵,调兵遣将。
东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国家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后,迎来了企业振兴发展的春天,自2006年以来,企业以每个月1亿元的增幅,将集团经济规模由2006年的37亿元,拉升到2008年的63.3亿元,并向2009年的75亿元目标挺进。
2008年,东药集团遭遇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阻力,企业本可在年内实现的非公开发行融资受阻,致使整体搬迁和生产经营流动资金不足,同时出口到巴西等国的药品也因当地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无法按时回款。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董事长刘震多次召开会议,提出了“2009年每月增长1亿元,全年实现翻番目标不动摇”的发展目标,并郑重向职工承诺:2009年不停产、不减员、不减薪、不降低职工福利待遇,在此基础上,实现职工收入有所提高。
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刘震首先调整了外贸出口方向,退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国家,将外贸出口的重点转向欧美市场。同时,东药集团调整了出口产品结构,一方面加大产品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创汇增收,重点开发VC等原料高附加值的衍生品及精细化工产品;另一方面加大制剂产品的出口量。为规避收汇风险,东药集团的外销业务全额投保中国信用保险公司,对欧美客户进行严格的信用风险评估,选择比较稳定的结算币种。“应对危机,一个重要的法则是看紧自己的钱口袋。”刘震在集团各种会议上多次强调这一点,并要求原材料采购部门、各产品生产单位、各财务部门等科学管理,创新思路,下大力气降低成本。随着国际石油价格走低,采购调剂部门采取战略储备、多批次谈判、延后定价、开发新资源、比价采购等策略,抓住利好和各种市场机遇,仅5个月,节约原材料采购资金1000余万元。本着成本管理原则,财务系统大力推行信息化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水平,降低了经营成本,控制了经营风险,使企业资源利用实现了最大化,全年降低财务费用达2000万元。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刘震带领万名职工,不仅要做到企业不停产、不减员、不降薪,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还要让企业迅速强大起来。整体搬迁是东药人实现大发展、快发展的突破口。从2006年起,东药集团就作出了用5年时间,建成全国最大的单体制剂和原料药两大生产基地、两大营销基地、一大研发中心,打造一流制药企业的决策。去年4月,东药集团制剂生产基地破土动工,拉开了东药投资35亿元的整体搬迁工程序幕。目前,投资6亿元,占地18万平方米,拥有27条国际先进生产线的制剂生产基地全部建成,已进入GMP认证阶段,预计今年9月正式投产,将实现年销售收入26亿元。今年,细河原料药厂区搬迁全面启动。
站在新起点上,刘震和他的团队充满信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