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岭从《红楼梦》中寻找城市机遇 |
2009-04-30 |
|
记者 王 研
不同时期的部分《红楼梦》版本
特别策划·铁岭与《红楼梦》之一□《红楼梦》文化是铁岭独特的文化现象。 《红楼梦》本身以及因之衍生的种种话题,都与铁岭有着不可解的缘分,这样的不解之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铁岭的红学研究由来已久,自1996年召开铁岭《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后,许多缘自于这座城市的红学研究与论述在全国红学界引起反响□红学研究为铁岭创造了广泛宣传自身的机遇,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知名度,其衍生效应已经超出了文化的范畴□铁岭成立“铁岭市红楼梦学会”,必然会引起国内外红学界的瞩目,其本身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不仅仅是铁岭一地的,同时也是全国性的
铁岭,对很多人来说并非是一个陌生的城市名词,因为,近年来,这座城市以文化作为载体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城市知名度与城市形象。人们甚至可以在一些全国性的文化活动或者文化热点话题中,发现铁岭所担当的重要角色。尽管铁岭并非大城市也并非中心性城市,但是却凭借着文化自觉性,不断主动发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培育文化氛围,将文化资源与城市文化建设有效地加以整合,因而为铁岭创造出了许多广为人知的城市标签。其中一枚重要标签就是 “《红楼梦》”。
2008年12月12日至13日,“纪念高鹗诞辰二百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铁岭市《红楼梦》学会成立发布会”在铁岭龙山宾馆举行。张庆善、胡文彬、段启明等国内著名红学家都莅临参与了这次大型的红学研讨活动。如果说1996年3月,在铁岭召开的《红楼梦》学术研讨会,是辽北地区向红学领域展开大胆探索的肇始,那么,2008年岁末举行的这次会议,便是一次重要的总结。
铁岭与《红楼梦》之间的渊源决定了《红楼梦》文化必然成为铁岭独特的文化现象。 《红楼梦》本身以及因之衍生的种种话题,都与铁岭有着不可解的缘分
红学家段启明曾经说:“铁岭与《红楼梦》之缘是先天性的。 ”的确,铁岭与《红楼梦》之间的渊源决定了《红楼梦》文化必然成为铁岭独特的文化现象。 《红楼梦》本身以及因之衍生的种种话题,都与铁岭有着不可解的缘分。经过红学研究者们多年的研究,这样的不解之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其祖籍与铁岭相关;其二,《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续作者高鹗是铁岭人,同时,高鹗还是《红楼梦》的首次整理出版人;其三,《红楼梦》中描写的许多民俗形态与铁岭当地的民俗形态相关联。
1997年12月,铁岭学者李奉佐的学术专著《曹雪芹祖籍铁岭考》出版,引起了全国红学界的瞩目。该书通过大量史料、资料、文物进行考证论证,认定曹雪芹关外祖籍在铁岭。1998年,金鑫、李奉佐又合作出版了《曹雪芹真祖地铁岭》。书中提到:“从居住铁岭的曹雪芹太高祖曹世选算起,历经高祖曹振彦,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曹 至曹雪芹虽已历六世,但其祖籍铁岭的遗踪仍有迹可寻。 ”曹雪芹祖籍铁岭说,得到了国内许多红学家的支持。另一方面,曹雪芹所著的未完稿题名为《石头记》,基本定稿只有八十回,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世间。因为原故事结尾不完整,高鹗为其续写了后四十回,乾隆56年,高鹗与程伟元第一次以活字版排印出版,书名由《石头记》改为《红楼梦》,即目前最为流行的120回版本。由于高鹗的续补,使这部文学巨著得以成为首尾完整的作品,《红楼梦》能够被广泛传播,应该说高鹗具有不朽的功绩。高鹗,字兰墅,铁岭人;隶汉军镶黄旗,铁岭望族,后去北京,诗文仍常署名“铁岭高鹗”。高鹗是铁岭人,已经是红学界公认的事实,因此,高鹗便成为铁岭与《红楼梦》文化之间最直接并且最无可争议的关联。此外,在《红楼梦》中,有许多关于人文、风土、民俗的描写,还提到了一些方言土语,这些都与旧时辽北的风俗具有相似性。
因此,红学研究者们认为,围绕《红楼梦》这部著作出现的与铁岭或必然或偶然的关联,形成了铁岭独特的《红楼梦》文化。
学术研讨活动为铁岭在全国范围内树立更鲜明的《红楼梦》文化标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运用《红楼梦》与铁岭之间的渊源这一优势,提高了铁岭的对外影响力
将《红楼梦》文化与铁岭文化建设相融合,无疑是提升铁岭城市品位的一个重要凭借。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铁岭的《红楼梦》文化研究便逐步开始常态化、规模化。
1996年3月,铁岭举办了由本市红学爱好者参加的《红楼梦》学术研讨会,正式开始向红学领域展开大胆的探索。李奉佐所著的《曹雪芹祖籍铁岭考》一书就是在这次研讨会的契机下得以问世。 1998年8月,铁岭正式成立了铁岭市曹雪芹研究会,令铁岭的红学研究踏入了新的阶段。此后,铁岭又以市政府的名义,作为协办单位与河北省红学会联手在北京北普陀召开了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在会议上,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在发言中,正式承认曹雪芹关外祖籍在铁岭的观点,并充分肯定了铁岭学者的研究成果。 1999年初,由铁岭市政府主办、河北省红学会和河北省丰润县协办,在铁岭召开了为期三天的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全国7个省市57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铁岭在省内外红学界的影响力进一步得到扩大。
2001年2月,铁岭市红学研究者金鑫、李奉佐又出版了新书《曹雪芹家世新证》;以熊志习、张冠为代表的红学研究者对高鹗以及高鹗续补《红楼梦》后四十回的功与过的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同年8月,铁岭又举办了“2001全国《红楼梦》文化(铁岭)研讨会”。会议由中共铁岭市委、铁岭市人民政府主办,东北三省红学会、沈阳师范学院、辽宁电台协办。会议共分三个专题进行学术研讨:曹雪芹祖籍与家世生平;高鹗家世生平与《红楼梦》;红学文化研究。有近30位学者在会上发表了意见。这次学术研讨活动为铁岭在全国范围内树立更鲜明的《红楼梦》文化标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运用了《红楼梦》与铁岭之间的渊源这一优势,提高了铁岭的对外影响力,为创建文化名城提供助力,并且还通过海内外红学家、学者以及全国各地新闻媒体云集铁岭的难得机遇,广泛宣传了铁岭,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知名度,其衍生效应已经超出了文化的范畴。同时,还借会议的时机,向与会者征集了大量有关铁岭发展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此外,在2002年9月,铁岭借助举办“中国铁岭首届国际民间艺术节暨‘赵本山杯’小品大赛”的平台,又组织召开了“中国铁岭《红楼梦》文化研讨会暨纪念端木蕻良诞辰九十周年座谈会”。
“铁岭市红楼梦学会”成立,借此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以曹雪芹、高鹗、端木蕻良为依托的红学文化,为城市文化建设所用
为了拓宽红学文化研究的思路并且更加适应建设文化名城的实际需要,铁岭决定将原“铁岭市曹雪芹研究会”更名为“铁岭市红楼梦学会”。2008年12月举行的“纪念高鹗诞辰二百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铁岭市《红楼梦》学会成立发布会”,便正式对外公布了这一消息。而这一次的大型研讨活动也把主题明确定位在了 “红学文化研究与铁岭文化建设”上面,希望借此能够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以曹雪芹、高鹗、端木蕻良为依托的红学文化,为城市文化建设所用。
“铁岭市红楼梦学会”的成立,并非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更名动作。在国际和国内学术界,红学已经成为一门显学,铁岭成立“铁岭市红楼梦学会”,必然会引起国内外红学界的瞩目,因此,其本身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不仅仅是铁岭一地的,同时也是全国性的。作为一座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独有的文化资源是天然的财富与繁荣的基础。有效利用这些文化资源无疑就是有效掌控了城市发展的命运线,为城市的未来把握了更具有可持续性的动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