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年中国信用小康指数61.1
近十年为人际信用关系最差时代
2009年6~7月,《小康》杂志联合某门户网站,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对我国“信用小康”进行了调查。其中,网络调查人数为3376人。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和大量的社会信息,得出2008~2009年度中国信用小康指数为61.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显示:国人对中国整体信用的满意度在逐年温和向好;相对企业和个人信用,政府信用更受民众的关注;更多的网友认同诚意在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中的功用,但依然有近四成的人并不认为人际交往中的“诚”能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和成功;最近十年被认为是人际信用最差的时代,而社会环境的急功近利成为主要“杀手”;农民、宗教职业者、性工作者、军人和学生被网民选为最讲诚信的五个群体。
谁是诚信杀手
在《小康》杂志近四年的信用监测中,人们对中国整体性信用状况的满意度虽温和向好,但仍进展缓慢。2006年的调查显示,高达75.7%的人对中国的信用情况“极不满意”或“很不满意”;2007年的调查显示,73.3%的人对中国的整体信用表达为“不太信任”或“非常不信任”;2008年的调查显示,这一数字降至66.2%。
有关专家指出,中国民众信用满意度的逐年攀升与近年来网络民主对政府治理的推动密不可分。从“华南虎事件”、“躲猫猫事件”到“七十码案”、“邓玉娇案”,网络对政府诚信监督的巨大影响日渐显现。
然而,在本次调查网友们的开放式评论里,留言依然言辞激烈,甚至有人说,“中国人一说诚信,上帝就发笑。”网友们仍然表现出了对中国社会信用的担忧。
《小康》调查结果显示,最近的十年被认为是人际信用关系最差的时代。将近九成的人将原因归咎于“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