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北京市二中院正式受理包头空难案,这是国内法院受理的首起空难集体诉讼案。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4年11月21日,一架从包头飞往上海的庞巴迪CRJ200LR支线喷气式飞机,在起飞不久坠毁,机上47名乘客、6名机组人员以及一名地面公园工作人员和一名游客不幸遇难。
后来,相关部门通报包头空难是责任事故,12名责任人受党纪、政纪处分。事故调查组认为东航公司对这起事故的发生负有一定的领导和管理责任。
东航根据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内航空运输旅客身体损害赔偿暂行规定》,提出向每位遇难乘客赔偿21.1万元,大部分家属对此表示不满。
律师郝俊波代理空难家属赔偿案,至今已过去近5年,其间经历过一次诉讼、一次调解和三次立案不成功。
5年的曲折,郝俊波坚信 “一定会有一个说法”,他认为此案是“中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8月14日,北京市二中院正式受理包头空难案的第四天,代理律师郝俊波说,此次立案在意料之中却姗姗来迟,他为此已等待了近5年。
他透露,“目前我们已经收到了调解要求,就是本周二(18日)”。
【案件预测】
相信诉讼请求能得到支持
新京报:这次立案成功,是不是很惊喜?
郝俊波:这次立案成功早有心理准备,因为这次去二中院,法官们特别热情。
我当律师几十年了,从未受到过这样的礼遇,而此前三次立案都未成功。
新京报:为何受到这样的礼遇?
郝俊波:和最初受冷遇是一样的原因,可能是受到某方面的压力吧。
新京报:接下来的程序是怎样的?
郝俊波:立案庭的人把案子移交给审判庭,审判庭会通知我们证据交换或者进行调解。目前我们已经收到了调解要求,就是本周二。
新京报:有可能会接受调解吗?如果开庭审理要等多长时间?
郝俊波:如果被告的条件比较优厚,我们很可能接受调解。如果调解不成,一般的案件会在两三个月内开庭审理。
新京报:此次诉讼请求的索赔数额,从1.06亿增加到1.23亿,增加部分来源于哪儿?
郝俊波:是我们的律师费和一些利息。这次我有信心法院会立案,于是就把这些都统计了出来,我们前后为这个案件大约花费了1500多个小时。
我觉得这样的成本不应该由律师承担,而应该由责任人承担。
此前,我们考虑律师费从赔偿金里出,如果赔偿金被判过少,我们决定义务来打这个官司。
新京报:那家属的赔偿金有没有增加?
郝俊波:家属赔偿金增加一些利息。
新京报:除了索赔外,遇难者家属还要求被告公布包头空难的原因及经过等详细调查报告;在全国性报纸、电视台和网站等媒体上向家属道歉;在事故发生地为死难者建立一座永久性纪念碑等。这种要求此前在国内多见吗?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郝俊波:在民事诉状中,我没有见过这样的请求。一直以来,东航只是对责任人做了一些处分,比如警告、党内记过。很多家属都不知道具体是谁的责任,他们认为正义并没有实现。
“人亡必然家破”,家属不仅仅是悲恸,他们也希望纪念曾经的幸福和灾难。
希望法院能考虑到这次事件的实际情况,它毕竟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里面有很多教训。
新京报:你觉得诉讼请求都能够实现吗?这么一大笔赔偿,在国内没有先例。
郝俊波:我个人认为我们全部的诉讼请求都应该得到支持,我有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