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的 "中国模式"植根于中华沃土
2009-08-17

新华网北京8月16日电 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植根于中华沃土

新华社记者

1947年5月,在新中国即将诞生的曙光里,中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从此,民族区域自治——一个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开始在中华大地实践。

从贫穷走向富庶,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60年来,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引下,中国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现了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发展和深刻变革,走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宁夏同心县原名豫海县。1936年10月,红军在这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政权——豫海县回族自治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运用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最早实践。

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相结合,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高度的政治智慧和伟大的开拓精神,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之路——民族区域自治。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民族问题上实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区域自治,而没有采取联邦制或其他形式,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民族问题专家毛公宁指出,作为保证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发展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的基本理念。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一篇:辽宁紧急新增5000万元资金抗旱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辽宁紧急新增5000万元资金抗旱
    ·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的 "中国模式
    ·吉林省近六成耕地遭受严重旱灾威胁
    ·"我和我的祖国"专栏报道和网上系列活动引
    ·青岛一施工现场发生脚手架倒塌事故 19人受
    ·中国10年从海上救助12万多人脱险
    ·福建各界踊跃捐赠台湾受灾同胞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把维护新疆稳定作为最大民
    ·幼儿教育:为何让一些家长担忧?
    ·布莱尔夫人携中文版自传《道出真我》亮相上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