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已经结束。不管《征求意见稿》怎样修改,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建设,将是新型医疗保障体系中的筑底工程。但是,在社区卫生建设上,绝对不能搞一刀切。否则会事倍功半,甚至劳民伤财。
社区医疗卫生的主要功能,是让群众可以就近看病、治病和享受到便捷的康复保健服务。然而,看病难问题,却是集中和突出地表现在省会以上的大城市里,在地级以下的中小城市并不突出,甚至并不存在。因为省会以上的大城市里的大型医疗单位屈指可数,它们既要担负着城市居民的看病、治病任务,还要肩负起省域内甚至更大范围内群众的就诊和对疑难病、重病的诊疗以及对下级医疗单位传帮带的责任。所以医院里每天人头攒动,拥挤不堪,医务人员不堪重负,老百姓看病难。但是,这种现象在地级以下的城市里,几乎看不到。一般一个县级或者地级城市,人口也就十几万或者三四十万,而在这些城市里,密布着综合性的地方医院和妇保、中医、传染、结核等专科医院,还有铁路、矿山、工厂等大型企业交付地方管理的医院,以及个体私营医院和部队对地方开放的医院等十几家。此外地级城市里还有区级政府举办的大小医院。看病根本不用排队。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因此,在社区卫生建设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有区别,有重点,分层次地建设好社区卫生医疗事业,不能盲目地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
要把社区卫生医疗建设的重点放在省级以上的大城市里。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这些城市社区卫生医疗单位的建设力度,使之成为全科医生齐备、基本器械完备、常规医疗技术具备的“小型的医疗单位”。在这些“小型的医疗单位”的下面,还可以在街、委里设立卫生医疗“服务中心”和“诊所”,进而形成一个城市里的由大型医疗单位——中型医疗单位——基层医疗单位紧密联系、相互畅通、互补互促的卫生医疗服务体系。
虽然大城市的社区卫生医疗建设是重点,但也不能盲目地投资建设。要根据该城市的人口分布、交通道路情况以及距离现有医院的远近和城市整体的远近期的卫生医疗事业建设规划,来制定出社区卫生医疗单位建设的规划、规模、标准和档次。这些社区卫生医疗单位,要能够担负起周边居民的一般性疾病的看病、治病和康复保健的职能,使之小病不出社区,康复在家庭。对这些社区卫生医疗单位,政府应当实行“收支两条线”和基本药物制度管理,最大幅度地降低医药费用,努力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
在那些中小城市里,社区卫生医疗建设虽然是个薄弱环节,但一定要注意掌握建设的数量、规模和档次。不能盲目地追求建设数量,造成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浪费。不能像大城市那样,建设“小型的卫生医疗单位”。笔者认为,在这些城市里根据需要建设一些“卫生医疗服务中心”或者“诊所”,倒是必要的。它们的主要职责是满足社区居民的一般性医疗保健需求和对居民进行健康指导,适宜于发展家庭病床服务业务。如果社区周边就是较大型的综合性的或者专科的医院,人们绝对不会舍弃医疗条件较好、医疗技术先进的医院而到只有几个医生的社区诊所就诊的。 tujian.org
在这中小城市,政府应当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加强、加快公立医院的改革。根据城市的规划和发展规模实际,制定好卫生医疗事业建设的规划,并集中力量,建设好几所公立医院,把中小城市和农村患者“截流”住,减轻大城市大医院的压力。
吉林林德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