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羌族民间艺术团 买不起音响——中图社
2009-08-10

  羌族民间艺术团 买不起音响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编者按: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在深切缅怀遇难同胞的同时,我们也将关切的目光对准了那些曾经受损的名胜古迹。为此本报特派记者前往四川震区,以期更真实、更直观地了解各项文化遗产恢复与保护的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5·12”地震后,46岁的杨华武成立了北川县硕果仅存的一支羌族民间艺术团。他说自己搞这个艺术团的动机很单纯:地震后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人员伤亡、建筑被毁、文物损失上,没有人关注“软”的东西,比如羌笛、羌绣、羌歌、舞蹈。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了解,地震时60余位北川“禹风”诗社成员正在一起开会,他们多为羌人,了解、掌握大量传统艺术,不幸诗社房屋倒塌,所有成员全部遇难。羌语没有文字。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地震后说,口传心授、活体传承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遭遇了沉重打击,面临分崩离析的危境。

tujian.org

  “没人关注,那就我来做吧。”杨华武当时想。他当年在北川县青片乡搞“舞龙寨羌族民俗旅游”时,有一支经过训练的表演队伍。他就挨个打电话,把分散在成都、重庆及绵阳各县的团员们召回来。慢慢地,他的艺术团成了震后羌族文化重新聚合的旗帜,各类演出都找他:2008年7月至8月赴灾区各地演出30多场。但是,这些演出都没有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年后的今天,杨华武有点后悔了,“挑重担”远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艺术团成立时,对口支援城市山东威海专门拨出了60万元经费给他。他用这笔钱来应付团里的日常支出,一年后还剩不到20万,而且还把自己的钱填进去了。从当初的满怀激情到现如今举步维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辛酸,也许放在他身上最为合适。他们在绵阳市区近郊一座山上租了场地,一年租金8万;团里有35个团员,工资从950至2000元不等,一个月工资就要4万多元。记者采访时刚好遇上有一家客户订了两个小时的歌舞演出,但杨华武说这样的机会很少。

tujian.org

  “如果每天都有这样的演出,我们可以自给自足,但现在一周也只有一两次。”他挠头,“我们穷得买不起音响设备,只能租人家的,一次800元。”但就这800元的设备租赁费,也足以让杨华武挠头。“我们真的举步维艰。”他说自己现在很矛盾,如果不这么做,羌族口口相传的艺术很可能就会慢慢消失;外界已经给了他很多鼓励,但他更关心的是物质上是否能继续坚持下去。“我心疼那些姑娘小伙子啊,出去演出,很多时候是‘站’火车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已经想好了艺术团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未来”,他点起一根烟:好的可能是,艺术团能成为北川羌族自治县的文化象征,不仅能表演,还能培养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人才;而另一种可能,这个坚强的羌族汉子脸红了:“实在坚持不下去,我只能向那些姑娘小伙子们鞠一躬:对不起你们。然后解散。”

tujian.org

  -回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年春节,艺术团参加四川电视台2009春节特别节目“我们一起过年”中羌族民间歌舞节目《羌红》的表演,得到如下评价:“北川羌族民间艺术团是地震后保留下来的唯一一支羌族民间歌舞团体。他们传承着羌族这一古老民族最纯正的艺术文化和最原始的舞蹈形式。”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陆飞

     相关链接
    ·话剧“闽台情缘”上演 再现闽台渊源——中
    ·羌族民间艺术团 买不起音响——中图社
    ·汉绣大花轿抬进武汉历史——中图社
    ·“李小龙”变龙舟——中图社
    ·绵竹年画博物馆开建 大地震中几近完全损毁
    ·南昌国际楹联艺术节 献上楹联文化大餐——
    ·中国民间工艺品5月长沙角逐“山花奖”——
    ·闽粤农村盛演“菩萨戏”的背后 ——中图社
    ·河南杂技何时当“老板”?——中图社
    ·羌族千年“妇女节” 再现非遗大巡游(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