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绵竹年画博物馆开建 大地震中几近完全损毁——中图社
2009-08-10
专家在讲解绵竹年画制作。 杜江摄

  绵竹年画博物馆开建

tujian.org

  昨日上午,随着一阵阵震耳的鞭炮声,绵竹年画博物馆在四川绵竹城东新区举行了奠基仪式。据悉,这是经过近一年时间准备,由中国写实派艺术家捐建的绵竹年画博物馆项目。

tujian.org

  雕版损失惨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昨日上午,四川绵竹的胡明贵正用一块家传的明代木刻雕版赶制年画。胡明贵指着手中已被墨汁染成黑色的高约80厘米的木板说,这块木板雕刻的是民间传说能镇邪纳祥的秦琼画像。在木板下方秦琼的两脚之间有一处明显的伤痕。胡明贵解释,这是在文革中被损坏的。据了解,目前有些年头的老雕版已经不多了,整个绵竹地区仅有100多块。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去年的大地震中,著名的绵竹年画博物馆几近完全损毁,绵竹著名的两条年画村——遵道镇棚花村和孝德镇射箭台村房屋损毁严重。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人一风格” tujian.org

  据了解,制作绵竹年画要先在雕版上抹上墨汁,然后用绵竹特有的纸张拓印,取得完美的线条图案后,年画艺人再自由发挥给年画上色。

tujian.org

  “绵竹年画重在上色,上色的口诀就是一白二黑三金黄,五颜六色画衣裳。”78岁的绵竹北派年画传人李方福说,绵竹年画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工彩绘,经过不同艺人的手笔,年画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同一个艺人绘制不同的画幅也会产生不同的趣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两派两“运”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虽然去年的大地震使绵竹年画失去了不少老雕版,但幸运的是,绵竹年画南北两派的传人都在地震中幸存。据了解,绵竹年画南派基地在绵竹孝德镇的射箭台村。绵竹年画南派传人、89岁高龄的陈兴财老人至今仍能作画。他的二儿子和孙子都是他的传人,目前绵竹南派年画后人兴旺,传人很多,至今有近百名学徒在年画产业上大显身手。

tujian.org

  相对于南派年画的兴旺,北派年画则显得有些没落。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昨日,记者在绵竹遵道镇棚花村见到了78岁的李方福。李方福曾获得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荣誉称号,是中国民间艺术一绝,他的家中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均会做年画,但是儿子外出打工,两个女儿嫁人后在家务农也不愿意作画。以后李方福又陆陆续续收了一些徒弟,总共有10多个。目前,北派传承人李方福的弟子基本已经歇画,如何让北派年画的技艺流传下来,成为一大难题。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博物馆重在传承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昨日上午,由艾轩、杨飞云等26位当代中国著名写实画派画家捐助的绵竹年画博物馆在四川绵竹城东新区奠基开建。据了解,地震后不久,26名当代中国著名写实画派画家历时10多天集体创作出了油画作品《热血五月·2008》,并将该画义拍的3350万元人民币捐赠给四川地震灾区,用于重建遭受地震损毁的绵竹年画博物馆,以及北川羌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茂县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介绍,绵竹年画博物馆面积达4000平方米,由展厅、美术厅、传习培训厅等组成,计划于2010年5月竣工。博物馆建成后,将是集收藏展览、传承创新、交流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一流民间文化专题博物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绵竹年画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起源于北宋、兴于明代、盛于清代,已有千年历史,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并称中国四大年画,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去年的特大地震中,绵竹年画博物馆几乎完全损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绵竹年画博物馆面积达4000平方米,由展厅、美术厅、传习培训厅等组成,计划于2010年5月竣工。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特派四川记者王鹤、邱瑞贤、李颖)

     相关链接
    ·“李小龙”变龙舟——中图社
    ·绵竹年画博物馆开建 大地震中几近完全损毁
    ·南昌国际楹联艺术节 献上楹联文化大餐——
    ·中国民间工艺品5月长沙角逐“山花奖”——
    ·闽粤农村盛演“菩萨戏”的背后 ——中图社
    ·河南杂技何时当“老板”?——中图社
    ·羌族千年“妇女节” 再现非遗大巡游(图)—
    ·又到一年粽飘香 古风新韵品民俗——中图社
    ·专家:小沈阳媚俗娱乐 他的表演不是二人转
    ·探访中国最后的女酋长:长得像俄罗斯老大妈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