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中国新闻周刊:欧洲歌剧的“中国式”嫁接——中图社
2009-08-10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欧洲歌剧的“中国式”嫁接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艺术家生涯》是国家大剧院继《图兰朵》之后,第二部改编欧洲歌剧的独立制作版本,其中的瑕疵和经验,也反映了一个年轻剧院成长中必须面对的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刊记者/杨时旸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华裔指挥吕嘉穿着一件中国红的上衣走到舞台右前方。场内灯光渐渐变暗。“很高兴能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为大家讲解一下《艺术家生涯》这部歌剧。在我指挥过的几十场演出中,这次的舞台布景是我看到过的最漂亮的。”知名指挥家吕嘉如此说道。台下的掌声从中央向全场蔓延。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5月初,国家大剧院,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四幕歌剧《艺术家生涯》被中国的艺术家重新阐释,将故事背景移植到了北京798艺术区。这是国家大剧院继《图兰朵》之后,第二部独立制作的自有版本,又一次试图将西洋歌剧与本土嫁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观众有点没耐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指挥棒抬起,乐队做好准备,但是大幕并没有拉开。一部视频短片率先投放在大幕上——肩扛摄像机晃动的影像中,出现了一个机舱的内景,窗外的白云以及空姐的笑脸和声音,“欢迎来到北京。”接着是机场,几辆轿车停在画面中,画面外传来聊天的声音,人们用意大利语互相称呼着“鲁道夫”或者“玛切洛”——这是歌剧剧情中主人公的名字。车子行驶过北京的立交桥来到798艺术区,鲁道夫和其他几位剧中人物说“我们到了”。画面里一扇门被推开,音乐响起,现场大幕徐徐拉开。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剧中主人公悉数登场。舞台是一个LOFT的二层结构,上方是798艺术区随处可见的黑色管道,中央一个朱红的转盘阀门。 tujian.org

  《艺术家生涯》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一部四幕歌剧,它有个大众更熟悉的名字《波西米亚人》,讲述了巴黎拉丁区内,四位年轻的艺术家——诗人鲁道夫、画家玛切洛、音乐家萧纳和哲学家科琳共同居住在一所破房子内发生的故事。四位秉承着精神至上的穷困艺术家每日为了柴米油盐发愁,却又为自由写作而欣喜,纯粹的爱情和友谊,世俗的侵袭和艺术家的抵抗,在四人的分分合合中呈现开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一场演出的剧场上座率达到了9成,观众们每人拿着一份剧情简介,有人在小声议论,他们更愿意把纸上的文字和舞台上的演员及剧情对号入座,至于被置换的798艺术区背景,大多数对当代艺术无甚了解的人们似乎并没在意。 tujian.org

  而片头的视频短片还是让一些人看出了贴片广告的嫌疑。人们从剧情简介的下方发现,片头里的航空公司和某高级轿车正是该剧的赞助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为大剧院演出部相关负责人和这部歌剧的执行制作人,关渤也注意到了观众的抱怨。“因为服装用的是一百年前的欧洲的服装,舞台布景是现代的798,包豪斯建筑。我们用那个短片是为了解决服装和布景之间的关系。我们本来就计划在片中有一个飞机的内景,那个航空公司是歌剧节的赞助商,就正好用上了。”关渤解释说,“是因为时间和制作的问题。”以后,大剧院“肯定会处理得更艺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四位艺术家在舞台上表演着自己的故事,他们烧手稿取暖,以意大利文的歌剧与好色贪婪的房东斗争,并且收获着自己的爱情,台下观众的眼睛在舞台和两侧的字幕中穿梭。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二幕结束后,中场休息20分钟。三幕开始时,席间又空了两成,中国观众对于歌剧仍然缺乏耐心。导演陈薪伊把故事背景移植到当代北京,目的就是为了拉近与中国观众的距离,但观众似乎并未完全买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故事有点水土不服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剧中人物经历了爱情的分分合合之后,女主人公因为肺病最终死于情人的怀中。大段的咏叹调和二重唱之后,现场照例出现了掌声。但这些发生在一百年前巴黎的故事,怎么都与钢筋水泥的背景中798时尚艺术区的氛围有些不契合。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导演陈薪伊在改编这部歌剧时,决定只将背景置换并保留原作的全部内容。她认为,“我只觉得当年的巴黎拉丁区和现在的北京798很像。普契尼的原作是不能动的……我能做的是把文艺复兴的精神,纯粹的爱情和友谊放到现在的背景当中。”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于是,国家大剧院版的《艺术家生涯》将一百年前的欧洲背景摒弃,却在当下北京的798中仍然上演着因肺痨致死的剧情。虚幻和现实发生了某种古怪的冲突。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乐评人陈立认为,普契尼是一位现实主义作曲家,《艺术家生涯》不但表达了纯粹的爱情,更借此鞭挞了那个时代。改编剧一方面保留原作人物和情节,另一方面却置换了时代背景,难免出现某种割裂。 tujian.org

  此前,这部歌剧也曾多次被不同的国家剧团进行改编。其中最经典的版本,是美国大都会歌剧院与著名导演泽菲雷利合作完成的,制作于1981年,至今已350多次搬上舞台。他们没有进行先锋性改造,只是升华了传统歌剧华美的特点。2008年初,泽菲雷利还接受了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的嘉奖,表彰其华美的歌剧制作“重塑了歌剧院的历史”。 tujian.org

  像西方剧院一样,国家大剧院也想通过制作自己的经典版本树立品牌。2008年3月制作的《图兰朵》是大剧院的首次尝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图兰朵》首轮上演7场,已收回全部成本。大剧院演出部相关负责人关渤说,“计划每年都推出自己的经典版本歌剧,主要选择那些大众熟悉的、音乐好听的作品。”《艺术家生涯》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的第二次实验。

tujian.org

  虽然这次实验有明显的瑕疵,但四幕结束后,演职人员全体还是迎来了观众长时间的掌声。作为大剧院首届歌剧节中的重要剧目,《艺术家生涯》完成了与观众的第一次互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生剧院的梦想有点远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家大剧院的英文名称是“国家表演艺术中心”,这意味着这个坐落在西长安街的巨蛋,不单单是一座剧场而已。国家大剧院期望以歌剧节和自己出品独立版本歌剧的方式,逐渐达到世界一流剧院的高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宏大的野心不得不在每一部独立制作中的磨合前行。《艺术家生涯》的舞美设计师张庆山抱怨,这样大规模的制景,给他的却只有20天的时间和110万的资金——他认为预算至少需要250万的经费和两个月的制作周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关渤能够体会到张庆山的抱怨。他说,“大剧院的活儿确实不能让合作艺术家赚到多少钱,只能保证他们可以正常运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和外界想象不同,实际上,地方政府给国家大剧院的拨款只供气暖水电和员工工资,演出和艺术教育所需费用都要通过自我运营解决。大剧院需要大制作的作品,但同样需要顾及成本。以《图兰朵》为例,歌剧由中国作曲家续写,中国班底重新打造,大剧院共投入了800多万元。首轮7场收回成本,关渤认为,这本身是一次特例,倚仗了大剧院揭幕的好时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大众对于歌剧的疏远是大剧院向前迈进的阻碍之一。《艺术家生涯》全部投入700万元左右,首轮演出四场。“四场是一个坎,演出四场平均能有80%的上座率。再往后演票房就无法预测了。”关渤说。因此,大剧院计划用三轮左右的演出场次,收回《艺术家生涯》的成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和国外成熟剧院相比,国家大剧院有着不同的编制系统。国外剧院一般分为两类,一是诸如斯卡拉大剧院拥有庞大的全编制,有属于自己的乐队、演员、舞美工厂等所有工作人员。另一类也是大多数剧院采用的,有自己的合唱队、乐队以及艺术总监的小剧院。而国家大剧院却只有一个行政系统,以上那些专业人士皆无。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缺乏专业人员的配合也是很多合作艺术家对国家大剧院的抱怨。关渤介绍说,大剧院今后可能会形成一个小型的合唱队和基础乐队。“但是不可能走全编制的方式”。问题还在成本,他说,“我们现在可以整合众多的优秀艺术家资源,如果全编制,单场成本下降了,但是长期要养这么多人,总体管理成本还是很高。”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国内歌剧市场暗淡、艺术管理人员缺乏的背景下,国家大剧院在寻找歌剧的出口。除了阐释西方经典歌剧之外,大剧院已经计划在今年秋季推出一部原创歌剧。“是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的故事,用西洋歌剧的方法表现。”关渤说。可他认为国内能胜任歌剧脚本写作的作者只有十多人,作曲家“屈指可数”。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家大剧院举办的首届歌剧节正在进行中,在作者队伍和受众双重缺失的夹缝中,大剧院的歌剧创作尝试路途漫长。 ★

     相关链接
    ·中国新闻周刊:欧洲歌剧的“中国式”嫁接—
    ·《梁祝》的尴尬:国际化进程步履艰难——中
    ·查明哲:“残酷导演”的“零零后”现实主义
    ·世界著名歌剧院“掌门人”北京论道艺术普及
    ·林兆华的《樱桃园》到底离原著有多远?——
    ·《牡丹仙子》获第11届国际木偶艺术节最高奖
    ·当小沈阳“遭遇”上海活宝:为何冰火两重天?
    ·木偶城堡探秘——中图社
    ·扬州戏曲后继有人 “新苗”茁壮成长——中
    ·《梁祝》纪念音乐会在京举行——中图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