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古城保护,岂可“一围了之” ——中图社
2009-08-10

  向来游人如织的丽江古城,近日站到了风口浪尖上。一则“丽江欲‘围城’查收古城维护费”的消息,在坊间引发热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实,此“围城”并非真的树起四堵城墙,而是在来客与古城之间横上几道关卡——丽江市古城保护管理局宣布,将于本月底起在丽江大研古镇6个主要入口处设立关卡,征收查验古城维护费。这意味着,此前在古城内游览景点或入住酒店时方需交纳的80元古城维护费,现在成了踏进古城必备的“通行证”;原本畅行无阻的八方来客,如今须得出示票据、“验明正身”,方可出入古城。游不游城均交费,居民出入亦盘查,如此看来,有形的围城固然未见踪迹,无形的“围城”却已隐然若现。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古城维护势在必行,然而,借助“围城征费”实施保护,方式及效果值得商榷。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古城维护费是丽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后的一个创举,“围城”征收古城维护费,目的不外两个:杜绝“偷逃”、增加收入;限制客流、保护古城。据报载,因为没有“门禁”不好管理,自2001年开征古城保护费以来,丽江古城过去8年至少因偷逃流失古维费数千万元。问题在于,这数千万元缘何流失,一道关卡能否彻底“堵”住漏洞?征收管理环节的薄弱,又岂是区区几个关卡可以弥补得了的?若不妥为解决,只怕新的“偷逃方式”很快应运而生,损失更甚于前。最令人担心的后果是,“围城”征得了费用,限制了客流,却失落了古城的文化灵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众所周知,丽江古城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城墙的文化名城,这使她具有开放不拘的灵性,也为游人营造了闲适悠游的心理氛围。一旦进出古城的要道上多出些形同高速公路收费站的关卡,难免改变丽江包容多元的文化传统,拉大游客与古城之间的心理距离。到那时,丽江将不再是众人心向往之的丽江,这个代价可谓惨痛。

tujian.org

  旅游反哺、以城养城无可厚非,但切忌简单化处理。与其选择“围城收费”这种生硬的征费方式,不如一手加大宣传,增强游客爱惜古城、承担义务的意识,一手苦练“内功”,加强对古城内相关从业人员的管理、规范行业秩序、完善收费程序。与此同时,能否将这笔尴尬的“古城维护费”科学分解到各类门票、消费中去,代之以更符合古城实际和游客心理的收费办法,也是值得当地政府考虑的问题。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会给国民经济相关行业带来4.3元增值效益。如此看来,仅仅依靠“门票经济”增加收入是不够的,只有充分发挥旅游的拉动作用,才是丽江可持续发展的正道。从这点来说,“围城收费”,的确不如“开城收税”。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即使古城维护费得以如数征收,保护古城依然任重道远。如何留住原生态的文化面貌和传统魅力,如何不被旅游透支,找到经济发展与古迹保护之间的最佳契合点,这是今日丽江更应该考虑的根本性问题,也是所有人文遗产保护应慎重对待的问题。丽江曾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创造了广受赞誉的“丽江模式”,我们有理由期待这座古城面对困境再辟新路,给世人一个更大的惊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王斯敏

     相关链接
    ·文化产业“纽扣现象”该如何破解——中图社
    ·从蒋介石译成“常凯申”说开去——中图社
    ·古城保护,岂可“一围了之” ——中图社
    ·“周立波版”的世博会或许更叫座——中图社
    ·“满城争骂余秋雨”与偶像的黄昏——中图社
    ·在网络传言的迷雾中接近真相——中图社
    ·纪念辛亥革命需要100亿吗?——中图社
    ·“间谍门”:谍战剧热的新高潮?——中图社
    ·绿坝!绿坝!——中图社
    ·“学术低级笑话”如何产生?——中图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