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计划5年改造1000万亩中低产田工程 完成后年增产粮食7.5亿公 |
2009-05-05 |
|
记者从山西省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建设现场会上了解到,山西省从今年起每年投资20亿元用于中低产田改造,预计用5年时间完成1000万亩中低产田的改造,工程完成后,力争每年增产粮食7.5亿公斤。
晋南黄河边上的河津市是山西最大河流汾河的入河口,十二年前,记者曾在这里目睹了黄河滩涂改造工程,如今,这里已是良田万倾。4月27日,记者在河津市和平农场万亩黄河滩地改造现场看到,当年的黄河荒滩经过改造后,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芦笋基地和亩产千斤玉米的万亩良田,从农民谈话中,记者感受到了中低产田改造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业生产条件差,71%的耕地是中低产田,粮食产量始终在100亿公斤徘徊,粮食无法自给。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山西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未来5年,集中力量对1000万亩中低产田实施改造。
通过对坡耕地综合治理、沟坝地整治与培肥、沟川地补灌与培肥、旱平地培肥、盐碱地等中低产田的改造,实现“一改善、四提高”,即农业基础大大改善,把坡耕地建成田面坡度小于2度的“三保田”;旱平地基本实现林网化、机械化;川沟地成为旱涝保收农田;沟坝地达到10年一遇防洪标准;盐碱地实现田、林、沟、渠、路综合配套。在农业基础设施大大改善的同时,让地力明显提高,让耕地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提高,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项目区亩增产粮食50—100公斤,1000万亩工程田每年即可增产粮食7.5亿公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