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圃腊味“一种”变“60种” |
2009-05-05 |
|
■目前已建立了原材料质量安全准入体系,拥有无公害生猪养殖供应基地、芥菜供应基地。
■黄圃镇81家腊味企业目前已全部获得生产许可证,并拥有8个广东省名牌产品和1个广东省著名商标,腊味产品的抽检合格率由2005年的68%上升到2008年的91%。
厂家由160多家减少至81家,总产量却从3000多吨提高到18万多吨,产值从3000多万元提高到近20亿元。这一组数据形象地讲述了黄圃腊味企业关停了一半,产值却提高了60倍的神奇故事。记者日前获悉,黄圃腊味的漂亮转身,使腊肠从原来的单一品种拓展到目前的60多种,成为全省食品业界优化升级的典范。
作为“中国腊味食品名镇”,黄圃的广式腊味发展于上世纪80年代初,产销量占全国的50%以上。2005年前,该镇有腊味生产加工及配套企业160多家,但企业经营规模参差不齐,多以家庭式管理和手工作坊生产方式为主,约占总数的75%。
为提升黄圃腊味的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近年来,市质监局与黄圃镇政府、腊味商会三方携手,提高准入门槛。用质监部门负责人的话说,就是“原来只要投入10多万元就可办腊味厂,现在至少要200万元投资才行”。
据悉,市质监局以腊味企业的QS审查和办证作为切入点,一方面规范腊味生产行为,整顿一批无证经营和不符合卫生标准的生产户;另一方面提高内控审查标准,要求获证腊味生产企业必须有冷库设施,促进小作坊、小企业合并重组和正规企业做大做强。
在管扶的同时,黄圃腊味企业还主动推行联盟标准,抢占行业的制高点。近几年,黄圃先后统一制定了《腊肉》、《广式腊肠》、《腊鸭(板鸭)》等腊味产业联盟标准。黄圃腊味商会负责人黄永良透露,黄圃腊味产业联盟标准已于2008年成功升格为省地方标准,并将于今年6月正式实施。
记者了解到,为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该镇腊味生产企业通过与华南理工大学、省食品工业研究所等机构的合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腊味由原始的手工制作逐步走向工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生产。目前,全自动切肉机、真空包装机、金属探测器、微波杀菌设备以及太阳能蒸汽锅炉加温烘烤技术、新型低温干燥技术等纷纷进入企业并推广应用,腊肠也由原来的单一品种拓展到目前的60多种。
“我们还建立了原材料质量安全准入体系,拥有无公害生猪养殖供应基地、芥菜供应基地等。”黄永良透露,镇腊味商会与四川乐山市在黄圃合作建立的3万吨冷库配送中心将于6月投入使用,全镇81家腊味企业生产所用的猪肉将通过冷库统一配送,从而使黄圃腊味产品实现100%从原材料准入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监管。
目前,黄圃81家腊味企业已全部取得生产许可证,并拥有8个广东省名牌产品和1个广东省著名商标,腊味产品抽检合格率由2005年的68%上升到2008年的91%。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