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王健玮
在四川省江油市太平镇的临时安置房搭建现场,纵然是深夜,施工也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就在一顶普通的帐篷下,刚刚结束一天工作的齐全河拿起一根针管在自己的腹部注射了一天中的第三针胰岛素。 56岁的齐洪河是北京城建建设公司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副总指挥,来四川之前就患有严重的糖尿病,空腹血糖13.8,比正常值6.1高出一倍多,不光生活上颇多禁忌,每天还要定时注射3次胰岛素,否则就会危及生命。按照常理,老齐的身体就是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也要加倍注意。然而,当知道自己被列入公司第一批赴四川震区援建人员名单时,老齐一句话也没有多说就准备出发了。 老齐明白公司如此安排他的用心。从1972年从事设备管理工作以来,在设备和材料管理业务上,公司没有比自己经验更丰富的人了。为四川受灾群众建设过渡安置房是件非比寻常的政治任务,无论从工作的重要性还是任务的艰巨性来说,自己作为一名城建公司的老党员都责无旁贷。带上几十支胰岛素,老齐就跟着援建队伍进川了。 然而,震区工作条件的艰苦还是超乎了齐洪河的想象。 刚一抵达江油,难题就摆在了齐洪河面前。建设公司承担的是江油市太平镇灾民安置基地A、D、H、L几个版块的施工任务,而这几个区域主要是水稻、鱼塘为主的湿地。要想把一片潮湿泥泞的稻田平整成过渡安置房的房基,光靠人力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这些重型机械成了必不可少的装备。江油本是个不大的县级市,地震发生前也没有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大型工程机械在当地数量很有限,而在地震发生后,光北京市就有7家援建企业聚集在这里,每家企业都离不开这些设备,供少需多,大型机械的紧缺程度可想而知。 虽然干了30多年设备管理工作,但从千里之外的北京来到江油,齐洪河所有的业务渠道全都用不上了,而公司的几十名员工却都在急切地等着尽快平整出场地,早日让震区同胞迁入新居。没有别的选择,只有迅速在江油当地建立起供应渠道。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齐洪河奔走在当地交通局、公路管理局、各大设备租赁站和兄弟单位的施工场地之间。由于道路严重被毁,很多地方车辆都不能通行,几十里的路程往往都要靠徒步行走,一天下来脚上就磨出了血泡。但功夫不负有心人,老齐四下求助、八方交涉,终于找到了施工急需的各种大型设备。 施工如期开始了,老齐因患糖尿病,所以伤口愈合的速度要比正常人慢很多,一般人脚上磨出泡,抹点儿药膏很快就痊愈了,可老齐脚上的血泡却演变成溃烂的伤口,直到离开江油那天都没有好。 在江油的那段日子,老齐几乎犯了一个糖尿病人所有的忌讳。不能过度劳累,要按时进餐,按时注射胰岛素……临行之前,医生千叮咛万嘱咐,可一到震区,老齐的脑子里再也没有空间顾及这些。建设几百间过渡安置房需要的设备材料老齐要全权负责,只要一点儿没供应到位,工程就要停滞不前,灾区同胞就要多淋一天雨、多遭一天罪。这个地方需要调用装卸机,那个地方的推土机需要加油,这个地方的水泥马上要供应不上,旁边又来了一车建材需要验收……每天,老齐要在工地上来回奔忙,哪一部分的工作都不能疏忽。忍受着发炎感染的双脚钻心之痛,老齐每天在工地上要走三四十公里的路。饭不能按时吃,觉不能正常睡,最忙的时候就连胰岛素也忘了按时注射,等到明显感觉到眩晕和心脏不适,这才想起来已经比医生规定的注射时间晚了两三个小时。糖尿病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心脏病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每天上工地的时候,老齐的兜里都必须随时带着丹参滴丸和速效救心丸。 自己身体的病痛可以忍受、克服,真正让老齐揪心的是当地的物资紧缺。施工高峰期,工地现场有13台大型机械作业,这些体量巨大的设备全是不折不扣的油老虎。为了让这些油老虎吃饱了好好干活,齐洪河真是费尽了心思。虽然政府在柴油供应上对援建的施工企业有特殊照顾,但现实却是,常常走三四家加油站都没有柴油。最后,齐洪河不得不使出非常招数,去一家加油站之前先打听好站长的名字,然后对工作人员说自己和站长很熟,让工作人员无论如何想想办法帮个忙。偏招怪招全都用上了,总算给工地的设备加上了油,而为了加一次油,老齐常常要北京上一整宿的时间。 在江油的十多天,齐洪河每天都要在现场盯到深夜两点才能休息。等躺在床上,他才感觉到脚上的疼痛格外钻心。临出发前,家人特意在老齐的行李中装上了血糖测量仪,嘱咐他每天定时测量,随时监控自己的身体状况。可到了江油,连续的忙碌让老齐根本顾不上把测量仪从包里掏出来,等到工作理顺,另一名经验和责任心都让老齐信得过的同志接手工作后,老齐的血糖已经到了15点多,是正常人的两倍多。 一到北京,老齐直接被医生扣在了医院,住了两个星期医院后,血糖才恢复到去四川之前的数值。亲戚朋友埋怨老齐不要命,老齐也只是笑着不辩解。在老齐的心里,把自己的一份爱心留给灾区同胞,永远都无怨无悔。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