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凸显民族风格的北川20余套民居重建方案出炉 |
2009-05-05 |
|
本报讯 为了有效指导灾后永久性住房建设,挖掘、传承禹羌文化,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农村永久性住房规划设计工作组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和著名设计院、高校编制了20余套具有羌族、汉族建筑风貌特色的民居建筑设计方案,供各乡镇和群众在修建永久性住房时选用。 据了解,设计方案既考虑了山区、丘陵的不同条件,又考虑到北川的多民族特性,也考虑了农村家庭不同的人口构成特点,按照“经济、安全、美观、实用、体现特色”的原则和保护节约土地的要求,并做到了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分区明确,同时,建筑色彩与地方环境相协调,突出乡土特色,增加了设计方案的可选择性。 对于农村永久性住房的选址,一般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便于排水、通风的地方。避开容易受河洪、山洪、泥石流、滑坡、地质断裂等灾害影响地区。同时要考虑到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是否完备,以及是否有利于人民生产、生活,是否且有适宜的卫生条件和建设条件。不能选在位于历史遗迹保护、风景名胜区核心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而且还要避开有开发价值的矿藏区和历史文化保护区。 这20余套由北川规划建设和环境保护局组织有关设计院所设计的标准羌族建筑图集供老百姓选择使用。 如果老百姓不满意,要自主设计的,必须坚持谁设计谁负责,其建筑必须体现羌族建筑的特点,以穿斗木架为主,其风貌主要在装饰上体现,表现羌族对山、水、白石和牛羊崇拜。在确保安全前提下,设计要尽量降低成本,就地取材,因地设计。主材采用本地的石材、木材、页岩砖,其基本色调由白色、青灰色和木纹色组成。房屋设计要充分考虑农民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重点区域和交通、旅游环线这些集中发展区,必须严格按规划设计的羌族风貌建设。散居点在能避开自然灾害的前提下,尊重老百姓意愿,力争有浓郁羌族特色,有较好居住环境。散居要依托地形,居住点不少于3户,不提倡单家独户,同时注重与新农村建设标准相结合。 (李 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