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C技术成住宅产业化强大引擎 |
2009-05-05 |
|
上海又一批“绿色”高层住宅楼结构封顶
本报讯 (驻上海记者 张卓钧 通讯员 顾庆生) 8月14日,由上海第二建筑有限公司与上海万科地产集团联合开发,总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预制装配式(PC)高层住宅实现结构封顶,年底便可交付使用。今明两年,上海地区还将有60多万平方米的高层住宅采用PC施工技术,这标志着国内住宅产业化步伐的再次加速,亦是对传统建筑方式的“颠覆”,更是商品住宅在建造方式上的一次革命性的改革。PC施工技术已被列为“上海市‘十一五’住宅产业化建筑施工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它必将成为住宅工业化发展的一个新里程碑。 PC是英语词组Prefabricated Concrete的缩写,是英文“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简称。即以预制混凝土构件为主要构件,经装配、连接、结合部分现浇而成的混凝土结构,PC构件是以构件加工单位工厂化制作而形成的成品混凝土构件。在国际建筑领域,PC项目的运用形式各国和各地区均有所不同,在国内尚属开发研究阶段。 记者从上海二建项目部获悉,在PC工程建造过程中,由于楼体PC构件在工厂加工,现场完成组装,这种“积木型”施工工艺,具有质量品质优、施工周期短、工业化程度高、节约资源与费用、减少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施工安全性能,并对周边环境减少影响等特点,整个工程建造过程基本上与发达国家在生产线上生产房子的情况相同。这一绿色环保节能型建筑为建筑行业拓展新领域、开发新工艺和新产品提供了一个新的展示平台。 PC产业化住宅楼的外墙面板在工厂预制的过程中,外墙窗框在浇PC混凝土之前就安装在钢模中,这样浇捣混凝土时窗框和混凝土能很好地啮合在一起。此外,由于PC板与板之间留有20~25毫米宽的缝隙,能及时释放应力,从而避免由于热胀冷缩、地震、不均匀沉降等原因造成的外墙开裂。由于PC在工厂的流水线上生产构件,外墙的装窗、贴面砖等均在工厂完成,结构封顶后即可拆除外墙脚手架,仅此一项就可节省工期3~4个月,工业化程度提高,施工周期大大缩短。 在实现大面积工厂化作业后,成型钢模具和生产设备一次性投入后可重复使用,并能减少建筑垃圾83%,材料损耗减少60%,可回收材料增加66%,建筑节能达50%以上,改传统的砌装隔墙为轻钢龙骨隔墙,扩大了房屋的使用面积。工厂化预制混凝土构件,能减少施工现场混凝土浇捣和“垃圾源”的产生,同时减少了搅拌车、固定泵等操作工具的清洗,大量废水、废浆等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节水节电均超过30%。 为加快PC项目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应用,上海二建和万科携手创办了预制装配式住宅产业化培训中心,为进一步推进中国住宅产业化进程,完善这一节能降耗的优势品牌工艺,施工新途径和施工新模式提供更为强大的智力支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