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振兴之路系列报道(三)
7月25日,温家宝总理在吉林考察时对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提高玉米利用率,发展燃料乙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鼓励企业要想方设法突破秸秆制造乙醇工艺。自2003年9月投产运行至今,该公司已提供200万吨燃料乙醇产品,对东北三省成功全面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还仅仅是我国化工成功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一个缩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国发展燃料乙醇产业曾一度气势如虹,但受原料、技术、政策的制约,这两年明显减速。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能否推进燃料乙醇的发展?成为乙醇业界十分关心的问题。目前,已有消息称,该规划已经对《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燃料乙醇的相关数据作了适当调整。 tujian.org
根据《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以非粮生物质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但从2006年到2008年,我国燃料乙醇产销量仅仅增加了28.52万吨,发展步伐并不快。据记者了解,2008年我国燃料乙醇总生产能力、产量和实际销售量基本相当,据中国酿酒协会酒精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燃料乙醇实际销售量为161.52万吨。全国变性燃料乙醇和燃料乙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专家认为,根据目前情况推断,到2010年,非粮燃料乙醇达到生产能力200万吨不容易实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国推广乙醇汽油最早是在1998年,当时考虑发展乙醇汽油既解决了能源短缺问题,又消化了陈粮,一举两得。2001年,《变性燃料乙醇》和《车用乙醇汽油》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布。2002年,国家批准了吉林燃料乙醇公司、黑龙江华润酒精公司、河南天冠燃料乙醇公司和安徽丰原生化公司4家为首批国家级燃料乙醇产业试点基地,并在推广中给予了免消费税、增值税先征后返并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但随着乙醇汽油推广试点范围的扩大,燃料乙醇生产企业的原料来源开始从陈化粮转向新粮,并逐渐以新粮为主,从而导致玉米价格扶摇直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此,国家发改委2006年12月18日下发的《关于加强玉米加工项目建设管理的紧急通知》明确提出,我国将“坚持非粮为主,积极稳妥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燃料乙醇的发展势头由此放缓,转而进入了“非粮”路线。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CIN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发展非粮乙醇燃料至少需要三个方面的条件:第一,非粮作物的供应保证;第二,相关技术的支持;第三,国家政策的扶助。而目前三个方面的条件仍处于摸索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原料供应来讲,非粮燃料乙醇受地域条件限制,难以实现稳定供给。目前,许多省市都在利用种粮难的边际性土地种植能源作物,如湖北、河北的甘薯种植等。根据国土资源部及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数据,我国可供种植能源作物的边际性土地面积为11608万公顷,数据表明我国边际土地的潜力巨大。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但中粮集团总裁助理岳国君认为,薯类也在国家粮食统计范围内,且生产有地域限制,较难满足生产需要。此外,木薯价格的迅速提高也为木薯乙醇项目的扩建增加了难度。2008年国内木薯价格最高时创下1800元/吨的纪录,而中粮2006年在北海启动20万吨/年木薯乙醇项目时,木薯的吨价在200元左右。对此,国家发改委的官员也表示,燃料乙醇原料供应不确定,存在供应风险(价格上涨、供给的季节性、运输问题、种植结构调整等),刚性需求对应柔性供给,传统非粮作物作为乙醇原料竞争优势不明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技术方面,非粮燃料乙醇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今年5月,天津大学石油化工技术开发中心开发成功木薯制燃料乙醇的技术,标志着中国已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木薯燃料乙醇成套技术。但是,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以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纤维素燃料乙醇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秸秆转化成本高、效率低,阻碍了纤维素燃料乙醇的发展。岳国君也坦承,纤维素乙醇目前还不具备大规模商业化的条件,发展难点还在于技术的突破。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国家政策方面,2007年,财政部制定了《生物燃料乙醇弹性补贴财政财务管理办法》,对国家重点生物燃料乙醇生产企业实行弹性补贴。今年5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指出将生物产业培育成为我国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要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这些政策都给企业带来了实质性的利好。但是,在燃料乙醇标准上,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范围来说,都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如非粮燃料乙醇系列标准仍是空白。此外,国家对可用于种植非粮作物的边际土地规划及相关扶持政策未出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粮作物的大规模种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此,全国变性燃料乙醇和燃料乙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呼吁,对于利用非粮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补贴应高于粮食乙醇;对适于发展非粮原料的边际土地进行普查并因地制宜进行合理规划,鼓励农民种植非粮作物原料并对边际土地的开发给予补贴;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鼓励纤维乙醇的研发及产业化示范,引导社会在该领域进行投入。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系列报道到此结束)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