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同煤集团四台矿劳动模范、金牌员工龚文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大同煤矿集团四台矿有一位平凡的检修工,他在本职岗位上勤学苦练,不断创新,练就了真功夫,被四台矿授予“首席员工”称号,并且获得年薪9万元的优厚待遇。同时他也成为四台矿建矿以来完成技改项目最多的一个人。在今年的劳模会上他第17次荣登 “龙虎榜”,成为了“群英会”上众多明星中最受瞩目的一个人。他从一个只有技校文化的检修工成长为科技创新成果赫赫、贡献卓越的“首席员工”,四台矿大型队队长龚文用他的信念和意志,在四台矿这个全国一流的煤炭企业里,演绎了一个令人惊叹的传奇故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普通检修工到“机电大拿”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91年,20岁的龚文技校毕业分配到四台矿大型队当了一名检修工。大型队管理着全矿12个机房峒室,18台大型设备的安全运转工作,这些设备能否安全运转,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当时每当大型设备发生故障时,由于技术水平的局限,检修工们都犯愁,经常请老矿的“技术大拿”来处理。作为检修工的龚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只有中技文化的他暗下决心,一切从头开始。从此,他便和大型设备结下了不解之缘,别人出井后打扑克、看电视,而他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机电技术理论上。矿上图书馆、阅览室处处有他埋头学习的身影。在工作中,对不明白的问题,他随时记下来,下班后,他就查资料、认真琢磨,就连洗澡、走路也在考虑问题。有不通的地方,他就找机会向老师傅请教,直到把问题彻底弄懂才罢休。副立井绞车房的电控系统,复杂难懂,光电路图就有好几本,插件更多,要全部弄通可不是件容易事。龚文和电路图较上了劲,他反复画电路图,对照实物查找每个电器原件的位置和作用,几年下来,龚文把绞车房全部电控系统都熟记于心,并能迅速准确地排除各类电路故障。随着时间的推移,龚文逐渐成为了全矿有名的“机电大拿”,并被矿上聘任为大型队队长,而且还被授予“首席员工”的荣誉称号。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只有用心,才能把工作干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龚文在抓好大型设备机电检修和各类安全保护动作灵敏的同时,围绕本队实际工作和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他勤学善思,学用结合。为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他自修完成了机电类大学本科课程,并被矿上聘为助理工程师,这为他技术创新增添了知识的翅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92年,针对副立井因信号不清,经常造成出入井人员抢罐这一现象,龚文经过研究在副立井上下井口安装了安全红灯与钟铃,虽然这是一项小小的技术革新,却杜绝了员工抢罐这种不安全隐患,直到今天,虽然上齐了声光语言信号、视频监控等先进手段,但是由于安全红灯与钟铃经长期使用,安全作用好,至今依然留用。压风机是四台矿掘进队组的风动工具动力源,过去高压油开关由于频繁起动而经常烧坏触头,针对这一现象,龚文成功地将高压油开关改造为ZN—630型真空断路器,改造后不仅降低了事故和维修量,提高了开机率,还消除了高压油开关经常换油的弊端,每年可以为矿上节约10多万元。2006年,晋矿发生了绞车过卷事故,为防微杜渐,龚文经过多次论证、反复设计计算,革新完成了副立井绞车反车保护装置和绞车急停献压装置,这两项装置的成功设计安装,极大提高了绞车安全运行的可靠性,保证了员工上下井的人身安全。针对402盘区水泵底阀因软拉水而造成灌不起引水的现象,他对水泵弹性底阀进行了改造,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此外,他还革新完成了中央水仓水位声光语言报警装置与FHI型弹性梁托罐装置的设计,并且参与了“四台矿强酸性水综合治理项目”和“二台村主扇改造”项目,并获得了矿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一项项技术改造的成功对龚文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进一步坚定了他攻关的决心。自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龚文共完成技改项目58项,有20项获得了同煤集团公司表彰,并受到评审组广泛赞誉,同时也为矿上创造了可观的综合效益。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有问题,找龚文”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工人就一定要好好干,不断总结技术,做一名‘金牌’员工。”这是龚文对自己的定位。在工作中,龚文始终身先士卒,从不叫苦叫累,无论哪里有急、难、险、重的活,他就出现在哪里。“有问题,找龚文”这句话如今成为大型队员工的口头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熟悉龚文的员工都说:“龚文为人厚道,工作积极,在他手下干是一种福气,干再多的活也不觉得累”,参加工作18年以来,凭着对矿山的热爱,靠着坚定不移的信念,龚文刻苦钻研技术,勇于创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连续17年被评为矿劳模,连续7年被评为同煤集团公司劳模,多次获得青年岗位能手、矿山标兵、机电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四台功臣等荣誉称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荣誉只属于过去,用心创造才是永恒。”这就是这位“金牌员工”永远不变的信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张登茂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