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山西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6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山西花卉产业遥望春天》:南方花卉为何艳在北方?(一)
2009-06-24

前言:城市绿化、庆典装饰、婚车装饰……花卉正悄悄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它不仅具有观赏价值,同时还可食用、药用,做香料,成为世界各国开发和研究的新领域,也因此被誉为“朝阳产业”。据太原市花卉协会统计,2006年太原市的花卉年消费量达到300万盆左右。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临近年根,又到花卉销售旺季,本报记者探访花卉市场后发现,山西的这个“朝阳产业”正遥望春天。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雪过后气温骤降,却挡不住太原爱花人的热情。

tujian.org


1月26日上午。省城迎泽公园花卉市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走进花卉市场,洁白素雅的百合、翠绿的君子兰、奥运之火、红掌、松果……琳琅满目的南方花卉,让人赏心悦目。熙熙攘攘的购花者中,一对母女正询问着新上市的南方水培丹尼斯的价格以及养护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花卉经销商正在很老到地说着“花经”:春节前是花卉销售旺季,今年的许多花卉价格比往年又翻了将近一番。兰花的价格平时20元一枝,现在能卖到40元一枝。普通的杜鹃,平时的价格也就是几元钱一盆,但现在能卖到15元一盆。品种好点的白杜鹃和双色杜鹃,更要卖到50元到200元不等,松果、红箭、丹尼斯等花卉价格也是数百元不等。“但这两天购花者更关心花期。今年我这里仍以南方花卉为主,许多顾客担心鲜花买回家后过不完春节就会凋谢。其实,南方的花卉喜欢湿润,你常给它换换水就行。”该花卉经销商细细地给顾客讲解着,听到还比较好养,这对母女放心地购买了一盆丹尼斯,又买了一盆杜鹃花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什么不进些本地花呢?记者不解。“也有,但是不多。大多都是从广州、云南、福建进回来的。”花卉经销商巩先生解释说,“一方面是因为本地花卉培育基地少,有的花,如君子兰刚育上苗就被北京等地的零售商预订完了。其次,本地培育花卉,因为培育基地规模不大,电费、人工费等加起来,成本也很高,进价不一定低于云南、广州、福建这些花卉培育大省。相同的成本,云南、广州的花卉品种还多,花看上去相对还漂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记者了解,目前山西花卉市场上的花卉零售商都是雇车或通过飞机从南方进货,每次雇车进一回花,光来回路费就得一万五千元钱左右。为了降低成本,花卉零售商们每次去进花,都要想尽办法尽可能多进货,他们不放过车上的任何一个缝隙,就像往装石子的瓶子里灌水一样。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徐女士是江苏人,两年前和丈夫在太原开办了山西九加一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在经营室外绿化的同时,也经营着室内花卉的销售和培育。谈到山西花卉销售,她告诉记者,山西购买花卉的人多,销售量比南方要好得多。“江苏冬天不供应暖气,不适合养盆栽,而北方冬天供应暖气,室内温度相对较高,温暖的环境正适合喜温的南方植物生长。”谈到问题,她说,山西培育的花卉品种单一,难以满足销售市场的需求。而鲜花似乎还是南方的好看,更适宜观赏,她就直接到南方进货,销售南方花卉,很少进当地花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报记者 文秀为 实习生 梁文杏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山西模特江湖别有一番滋味(图)
    ·太钢公务车昨火爆拍卖 拍卖总价款超过1200
    ·山西太原市疾控中心紧急部署人感染猪流感防
    ·当口罩遮住笑脸…… 猪流感疫情逼近,中国
    ·山西:加强猪流感防范 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
    ·山西省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上升 大学生占很大
    ·首钢正洽购山西海鑫钢铁 与太钢形成争夺之
    ·山西"襄汾溃坝"事件 从“晋官难
    ·1800亿加码大矿建设 山西筹谋煤炭产业路径
    ·云南楚雄车祸:山西游客9死8伤 7人为右玉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