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辽宁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20亿资金支持企业发展 “金手指”破解金融危机
2009-04-30
  编者按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市在特殊时期采取特殊政策,出台了《沈阳市支持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30条),之后又围绕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和优化发展环境五个方面,制定了22项实施细则,目的就是要促进企业发展,实现“保增长”目标。从今天起,本报对《政策措施》作系列解读。   《沈阳市支持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是沈阳以坚定的信心,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主动打出的组合拳。   春意萌动,万象更新。今年沈阳设立20亿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银行、企业、外资等形成了示范作用,成为沈阳破解金融危机的“点金手指”。沈阳今年财政总投入达450亿元,争取银行贷款增量1000亿元以上;同时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再加上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等,构成了抵御金融危机的强大资金来源。   财政支持20亿元,“寒冬”中形成“阳春”气候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活”,这是《政策措施》的根本出发点。4月6日,《政策措施》的起草者之一、沈阳市政府研究室服务贸易处处长杜铁滨表示。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沈阳市保增长任务非常艰巨。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和中小企业,既面临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又存在结构调整的内在压力,经营发展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市政府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支持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30条政策措施。   “财政、金融、行政手段全面出击,将形成一套有力的组合拳。”杜铁滨表示,《政策措施》第一条便是“设立20亿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政府“自掏腰包”,10亿元是预算内支出;10亿元从土地收益、配套费用等方面筹集。这笔资金将减轻企业负担30亿元。“此次政府的出手既快又重,一定会达到当年投资、当年见效的效果。”   3个融资平台,撑起全面发展的“经济新格局”   杜铁滨表示,沈阳市出台《政策措施》的背景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目的在于推进撑起沈阳全新发展、全新升级的经济新格局。   《政策措施》提出,沈阳将建立三大融资平台,促进城乡统筹,帮助企业全面升级。市财政注入资金40亿元,整合国有优良资产,组建注册资本为120亿元的沈阳基础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合司;整合国有工业资产,组建注册资本100亿元的工业发展投融资公司;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建立投融资规模8亿元、担保规模30亿元的农村投融资机构。   《政策措施》将解决沈阳多年来形成的“环境瓶颈”,其中,政府强化服务意识等行政措施有8条,提高行政能力已成为政府重要的工作内容。   三个投资“极核”,形成沈阳发展的“百年基因”   整合资本,为地铁等城市重大项目打造融资平台。《政策措施》,将为沈阳打造长远发展的稳定轨道,并且确立了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三个投资发展的“极核”。   “《政策措施》的一个亮点是,政策支持的产业,都是沈阳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具有明显的产业导向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性质。”沈阳大学金融系主任姜伟认为。沈阳正在鼓励龙头企业、优质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和困难企业;鼓励骨干企业强强联合,提高规模效益;鼓励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实现一体化经营;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制,这些政策措施将有助于沈阳企业成为“百年企业”。   今年,在《政策措施》的助推之下,沈阳要确保经济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3450亿元,第一产业增长7%,第二产业增长15.5%,第三产业增长1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8%。(沈阳日报主任记者傅淞岩)
     相关链接
    · 和珍稀植物亲密接触 沈阳植物标本公园免费
    · 沈阳市招募清洁环境服务志愿者
    · “十二五”沈阳将开建三条地铁线路
    · 浑南新区:立体化整治环境
    · 9日,沈阳全民卫生清洁日
    · 沈北新区:全面提升环境质量
    · 沈阳上半年慈善筹款850余万元
    · 感受沈阳地铁 地下17米列车疾驰如风
    · 盛世盛宴——中国沈阳首届动漫电玩节探秘
    · 全沈阳市中小学校舍将逐栋“体检”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