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辽宁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沈阳师范大学:搭建平台 培养创新型人才
2009-04-30
  东北新闻网讯(记者 张曦尧)创新是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强烈兴趣和不懈追求,是源自对社会、国家乃至人类命运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就成为高等学校强化素质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正是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沈阳师范大学才把培养高素质的科研创新型人才定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全校上下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   探索新模式,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近年来,沈阳师范大学围绕着科研创新这一主题,在构建大学生科研创新的培养体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尝试,成效显著。   2008年4月16日,沈阳师范大学正式启动了以“沈阳师范大学大学生百项专利工程”为主题的科技创新活动。此次活动的宗旨是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大学生对知识产权法的认识。为了使“大学生百项专利工程”顺利开展,沈阳师范大学建立了激励和评价机制,为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专门筹建了一个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为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提供实践场地。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并努力将其创办成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创业基地;建立了大学生科研专项基金。学校每年拿出10余万元的资金,作为“大学生百项专利工程建设基金”。用来资助优秀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研究和创业项目,表彰在各级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个人和集体。   经过全校师生的刻苦专研和共同努力,截止2008年年底,学校大学生共申请专利102项。其中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经过专家的审查,许多专利都具有较强的市场转化可行性。   注重原创性,提升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   此次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燃起了学生从事科研创新的热情,也极大的增强了大学生从事科研创新的信心。学校校始终秉承着创新精神和法律意识共同发展的理念,在强调科研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专利申请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法律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工作。   在校园内,定期举办关于知识产权法的相关知识讲座。聘请著名知识产权专家,就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典型案例,最新进展与动态向学生宣传知识产权知识;同时,利用媒体全方位,多途径地向大学生普及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常识,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教育。   通过对知识产权法的普及和推广,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了知识产权法的相关知识和申请专利的基本流程,也懂得了如何利用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科研成果,同时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申请专利的重要意义。拥有知识产权不仅能使个人利益受到保护,而且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在高新技术领域拥有较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也必将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服务地方经济,推进产学研一体进程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就更加严峻了。而沈阳师范大学举办的一系列科技活动。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寻求解决的办法,并且把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中去,真正地达到学有所用。同时,也使社会更加了解更加信赖沈阳师范大学,为以后大学生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沈阳师范大学所属的沈北新区政府对学校的此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且为了推动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沈北新区政府特拨付10万元人民币以资助在校大学生的专利申请工作;并且明确提出,在今后区内各企事业单位招收应届毕业生时,将优先考虑拥有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的毕业生。   未来道路任重道远,学校将继续鼓励大学生积极投入到科研创新的队伍中去,为提升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力争在全校乃至全国的大学生中掀起发明创造的热潮。
     相关链接
    · 和珍稀植物亲密接触 沈阳植物标本公园免费
    · 沈阳市招募清洁环境服务志愿者
    · “十二五”沈阳将开建三条地铁线路
    · 浑南新区:立体化整治环境
    · 9日,沈阳全民卫生清洁日
    · 沈北新区:全面提升环境质量
    · 沈阳上半年慈善筹款850余万元
    · 感受沈阳地铁 地下17米列车疾驰如风
    · 盛世盛宴——中国沈阳首届动漫电玩节探秘
    · 全沈阳市中小学校舍将逐栋“体检”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