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错峰祭祀今年来得早 沈阳墓园殡仪馆提前做准备 |
2009-04-30 |
|
“很多人选择错峰祭祀,估计下星期人就会多起来,所以我们趁现在殡仪馆和墓园比较清静,提前来祭祀。”3月15日,记者在沈阳市几家殡仪馆和墓园看到,今年错峰祭祀比往年提早到来了,市殡葬管理处也提前进行了部署和现场检查,要求各墓园和殡仪馆提前做好准备。
错峰祭祀提早
与往日冷清的情形相比,3月14日、15日这两个双休日各殡仪馆和墓园人气渐旺,市民三五成群地前来祭祀,每天大约几十拨。记者随同沈阳市殡葬处负责人到沈阳市卧龙公墓察看,了解到当天有近30份骨灰下葬,400多人来参观或选购墓地。
昨日,沈阳市下发了9部门联合签署的《关于做好清明节期间殡葬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通知》,各部门已经开始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做好森林防火、错峰祭祀、交通疏导、人员安全、诚信殡葬等工作,严厉打击黑殡葬、黑丧托及违规出售烧纸、纸活等违规殡葬用品行为。
8项免费措施
昨日,市殡葬处联合市属10家殡仪馆和18家墓园,公开了8项便民措施,包括:设引导员对祭祀人群提供导引咨询服务,多处设立引导标识;祭祀高峰(4月1日至6日)实行延时服务,可预约在下班后取骨灰盒;免费修理骨灰盒、提供祭祀桌椅、停车场、饮用水、清扫墓碑工具;设立免费骨灰格位查询点;对军烈属、现役军人及老弱病残实行优先;公布相关公交线路,提供免费接送班车及服务电话;开展免费“祭祀代理”,家属打个电话,工作人员代替清扫墓碑并献花,代理服务过程可在沈阳殡葬网上公布;提供常备及急救药品。
海葬纪念碑奠基
3月15日,在沈阳市卧龙公墓举行了沈阳市海葬纪念碑奠基仪式,伴着哀婉的音乐,击鼓鸣钟放鞭炮,家属肃立默哀,将一束束鲜花敬献在墓园当中。
这是一处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园地,中间将矗立一艘石雕帆船,船帆高7米,船舷长6米,船下的浪花是一朵朵石雕的菊花,船身周围将安放墓碑,上面镌刻着逝者的名字,每年增加一块。帆船周围建成海葬纪念园,栽种鲜花绿树草坪,成为一处园林景观。“去年我将丈夫的骨灰海葬了,可是每逢祭日,总想找个地方纪念他,又不能总到海上去,我只好对着他的照片说话。今后我可以到这里来祭祀他了,这件事做得非常有人情味,完成了海葬家属的一个心愿。”记者在现场见到了去年海葬活动中本报采访过的张大姐,“我丈夫喜欢大海,病逝前托付我海葬。我告诉孩子,等将来我去世了,也将骨灰撒海。”
如果按照每个墓地1平方米计算,300平方米的地方只能最多建300个墓位,可是海葬纪念园却可以刻写几十万甚至更多的名字,大大地节约了土地资源,是目前所有殡葬方式中最简约的。今后每年清明前后,沈阳市殡葬管理处、卧龙公墓和天恒殡仪服务公司都将举办一次海葬家属的集体祭祀活动,提供免费车辆、鲜花。
海葬活动对特困群体实行优惠
自1997年沈阳推出海葬以来,骨灰撒海人数逐年增多,共举办了36次,1611盒骨灰归海,4313名家属参加了仪式。今年沈阳市殡葬管理处、沈阳天恒殡仪服务公司计划举行海葬15次,第一批将于3月28日发团去往大连海域。
咨询电话:
23475222
23476222
海葬活动对特困群体实行优惠。特困证持有人为其父母、岳父母、配偶子女骨灰撒海的,免收所有费用;离休干部、市级以上劳模参加海葬活动每人只收200元;曾参加2007年、2008年海葬活动的家属,凭纪念证随团走的,收费80%,自行前往只随船上海的,每人收100元。
本报记者 高晓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