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宝检测“外国假货”多 到国外购买珠宝应谨慎 |
2009-04-30 |
|
大连日报讯(实习生张丽莉 记者张玮炜)一男士到斯里兰卡出差,花不少钱买了块蓝“宝石”和两粒小手指甲大小的红、黄“宝石”。经鉴定,蓝“宝石”是玻璃,而红、黄“宝石”也只是合成宝石。近年来,不少消费者崇尚出国购买珠宝首饰,在14日市质监局质检所珠宝中心对市民开展的免费珠宝检测过程中,“外国假货”并不少。尽管很多都有鉴定证书,但大多数消费者看不懂,明明写着人工合成,也被当成天然的买了回来。
仅14日上午,质检所就检测了50余件饰品,其中20余件是翡翠饰品,可一半都是冒牌货。检测人员告诉记者,这些翡翠大都宣称是纯天然A货,但实际多是经过人工加工合成的B货。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时没有索要鉴定证书,其实鉴定证书可留作日后检测的参照,在维权时起关键作用。一般来说,如果证书上标有“处理”字样,表示该翡翠是人工合成的,一般为B货;纯天然翡翠鉴定证书上只写有“翡翠”字样。翡翠的主要价值体现在纯天然,其色泽、透明度等也很重要,但这些通过肉眼很难辨别,专业人员也只能通过红外光谱仪检测。专业人士提醒消费者,购买珠宝时,一定要向对方索要证书并认真比对证书照片上的产品和自己所购买的是否一致;到国外购买珠宝更应谨慎;应尽量到国内大型商场购买珠宝。
与珠宝检测同时进行的,还有轻纺中心的羊绒制品检测。要求检测的消费者都是买了知名品牌羊绒制品,抱着“假的就退货”的心态来的,检验结果都是货真价实。
据介绍,羊绒制品按含绒量可分为纯绒及混纺产品,纯绒产品即为标志为羊绒100%的产品。因为羊绒纤维的特殊性,国家标准规定纯绒产品羊绒含量检测值需大于等于95%,可标为羊绒100%,而羊绒混纺产品的羊绒含量一般应达到30%及以上。
专家介绍了三种鉴别羊绒制品的方法:一是看标志。通常正规厂家的产品的吊牌及洗唛(缝合标志)内容齐全且规范,包括:品名、规格型号、纤维含量、执行标准、安全类别、洗涤标志、检验合格证明、厂名厂址、质量等级。二是摸手感。羊绒含量(大于30%及以上)高的产品,外观能充分体现出羊绒的蓬松感,摸起来松软滑糯,重量轻,摸时间长了,手心发暖,而假的摸上去感觉发滑,即使添加了柔软剂也不会达到真的柔软蓬松度。三是燃烧法。羊绒、羊毛纤维燃烧后形成黑色的小球,且发出烧毛发的味道,小球经手捏后,变酥粉碎,假的会结成不易碎的硬球并且有很难闻的气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