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辽宁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出手快、措施准、工作实 唯有实干才能攻坚克难
2009-04-30
  2009年是充满挑战和考验的一年,如何把中央和省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连日来,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我省代表纷纷就此建言献策。   大家认为,面对严峻的形势和诸多不确定因素,要出手快、措施准、工作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把决策部署落实到具体措施上,靠真抓实干攻坚克难。 越是困难越要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科学发展   今年我省环境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环境发展的外部环境趋紧、不利因素增多,继续保持环境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任务十分艰巨。   “挑战与机遇并存,关键是各级干部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应对。”代表们认为,当前,信心是支撑发展第一位的要素。做好今年工作,首先必须辩证地认识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要危中寻机,切实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勇于迎接挑战。   不少代表提出,要在继续解放思想中开辟科学发展新境界,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变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把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过程,转化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转化为提升经济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过程,推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推动工作落实中,绝不能因为困难增多而放松要求,降低科学发展的标准。”代表提出,要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工作主线,坚持高标准,找准定位、明确目标,重实际、出实招、求实效,着力提高工作水平和管理质量。“要以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为推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工作的各个方面,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代表们指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实践,要把眼睛盯在实践上、盯在发展上,联系保增长这个当前最大的实际,解决影响和制约保增长的各种突出问题,把保增长的成果作为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切实做到学习实践活动同保增长“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通过革故鼎新把决策部署落实到具体措施上   “抓落实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笼统的要求,而是重大的实践课题,是艰苦细致的工作,是对工作方法、工作能力的检验。”不少代表表示,去年我们之所以在急剧变化的经济形势下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关键是判断准、出手快、工作实,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只有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变革,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思路、举措和领导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避免在“一片落实声中落空”。   “许多事情沿用过去的老办法已行不通了。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再墨守成规、畏首畏尾,那就必然会被淘汰。”代表们深有感触地说,过去一年,我们对“创新”二字有了比以往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国际环境危机的冲击下,高度依赖“资源”难以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代表们提出,要大力培育创新精神,注意调动和保护好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努力形成靠创新求突破、以创新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代表们指出,要树立发展不止、创新不停的观念,通过创新发展理念,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通过创新发展思路,不断拓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路径和发展模式;通过创新发展举措,积极探索推动科学发展的新载体和新措施;通过创新领导方法,健全完善提高决策水平和执行力的工作手段和体制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断激活发展的活力,走好辽宁全面振兴、和谐发展之路。
     相关链接
    · 和珍稀植物亲密接触 沈阳植物标本公园免费
    · 沈阳市招募清洁环境服务志愿者
    · “十二五”沈阳将开建三条地铁线路
    · 浑南新区:立体化整治环境
    · 9日,沈阳全民卫生清洁日
    · 沈北新区:全面提升环境质量
    · 沈阳上半年慈善筹款850余万元
    · 感受沈阳地铁 地下17米列车疾驰如风
    · 盛世盛宴——中国沈阳首届动漫电玩节探秘
    · 全沈阳市中小学校舍将逐栋“体检”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