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协委员:严厉打击中成药中违禁添加西药的行为 |
2009-04-30 |
|
大连日报北京专电(记者郑法)日前,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分组讨论中,我市全国政协委员唐建武、王健林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他们认为,中医药学是中华传统的瑰宝,中药具有取自天然、标本兼治、低毒副作用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患者和崇尚健康人士的青睐,“纯中药制剂”则成为首选。近年来,一些厂商不顾患者安危,盲目追求短期疗效,大量生产和销售违禁添加西药的中成药物,以求在竞争中获取高额利润。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严厉打击在中成药中违禁添加西药的行为,切实维护守法厂商的合法权利,维护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
两位委员的一番话使参会者想起了几年前发生在湖南株洲的“梅花K”事件。2001年8月20日,在株洲某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李某在服用自行购买的中成药——“梅花K”黄柏胶囊后,出现了中毒反应。第二天,该病房又收治了4位出现相同情况的患者,到9月6日,这家医院共收治了58名因为服用“梅花K”中毒的病人,其中两人生命垂危。经有关部门查明,这种纯中药制剂的黄柏胶囊违禁加入了四环素。身为大连医科大学校长的唐建武说,中西医各有所长,中西医结合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但这种结合并不是简单地把中药和西药混合在一起治病。近年来,一些厂商为迎合部分患者盲目追求快速疗效的心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患者的安危,在中成药中违禁添加西药。比如,在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和保健品中添加降糖西药,已经成为行业的潜规则,其中不乏国药准字号药物;在治疗风湿和类风湿的中成药中查出了抗炎镇痛药;在治疗气管炎或哮喘的中成药里发现皮质激素类药物。服用这些药物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特别是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中老年患者,如果长期服用这些掺杂了西药的“中成药”,将形成对西药的依赖性,随着依赖的周期不断缩减,免疫力逐渐丧失,最终无药可医,并可能引发其他疾病。
唐建武告诉记者,目前在中成药中人为添加西药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经国家药监部门审批的复方中成药,按合理限量添加西药成分;二是超限量添加西药成分;三是在明示纯中药制剂中添加西药成分。按照国家《药品管理法》规定,上述情形中的后两者均属假药。
药品关系着人民群众健康与生命,两位委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药品审批,生产,代理销售,广告和技术监督支撑方面的更为严格的监管政策和法规,从源头上杜绝这类假药的出现;药品监管部门要建立中药中添加西药的评价体系,实行市场准入制,严格执行药品标签管理制度,凡允许添加西药的中成药均应明确清晰标识西药名称和成分含量,同时说明其副作用或可能对健康造成的影响;加强专项整治力度,定期对生产厂家和流通领域进行专项抽查,向社会公布违禁添加西药黑名单,对有不良记录的企业,采取罚没、停产整顿、取消药准字及其他市场准入资质等强制措施;情形严重的,必须追究刑事责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