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王寺“焕然一新”对外开放 浮雕传承传统文化 |
2009-04-30 |
|
经过不到三年的重新修建,沈阳新八王寺终于建成,并对外开放。该寺建筑精良,并承接着中国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
在原址基础上东移80米
2月27日,记者到新八王寺采访。据住持定空介绍,重建后的八王寺向东移了80米,即原八王寺院墙的东墙变为新八王寺的西墙。新寺占地面积8808平方米,建筑面积8100多平方米,朝向也由原来的坐北朝南改为坐西朝东。
新八王寺共有十三个殿堂,正殿两侧各有5个配殿,在南侧配殿内供奉着一位身披清朝战甲、手持弓箭的武士,这就是“八王爷”阿济格。最为恢弘的是正殿,它的外部由24根蟠龙石柱支撑,每根石柱都有一层楼高,是工匠们在24块完整的石头上直接雕成的,没有任何接缝,石料均来自南方,雕成的龙造型生动。
新八王寺的设计非常考究,仅斗拱(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就达999个,新寺改变了原来传统的木质结构,采用了抗震防火的钢筋水泥框架结构,能经得起8级地震。
寺庙内彩绘精美
整个寺庙内的彩绘非常精美。定空住持介绍,全部彩绘中的金色部分,均采用上等“金漆”,其中正殿还有多处使用金箔制成的龙纹,寺庙全部外墙均刷上黄色涂料,尽显高贵气质。
正殿的中央供奉着三尊大佛,均使用鎏金工艺制作。而在殿内四壁上则供奉着11103尊释迦牟尼小佛像,高20厘米,每个小佛像雕塑外面都有一个小佛龛,每个佛龛里还有一盏小灯,万盏灯点亮后,整个大殿显得很壮观。
定空住持介绍,无论是从佛像的数量上还是从制作的工艺上,这样的“万佛殿”目前在世界上还是极为少见。至于11103这个数字,并没有特殊意义,更没有预先进行设计,而是根据墙壁的面积建造“赶到哪算哪”。
浮雕二十四孝图传承历史文化
提起“八王寺”,沈阳人就会想到八王寺的水。据说在老八王寺前有一口古井,称之为“八王井”。清乾隆帝东巡时钦点“八王寺”的井水为皇室供水,并赞其水质在北京玉泉水之上。八王寺重建后,这口“八王井”是否还在?定空住持表示,因为原八王寺井无法恢复重建,所以打算在八王寺新址上重新打一口井,但经考察表明,此处地下水的深度及水质均不符合打井要求,因此就建了一口形式意义上的“井”,但不能出水,仅以此来纪念历史上的“八王井”。
此外寺庙外墙基础部位,还刻有很多浮雕,其中就包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以石刻图的方式展示了“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等二十四孝故事,图案精美、细致。
定空住持表示,浮雕图案的目的是来传递、传播中国古老的文化,同时也能起到对今人的教育作用。
本报主任记者 李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