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成威——援坦时牺牲的年龄最小的中国人 |
2009-04-30 |
|
记者 郑有胜
2月16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的一条新闻引起人们的关注:2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坦桑尼亚出访期间,前去吊唁长眠在那里的69位中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其中年龄最小的是一位叫金成威的营口人,牺牲时还不到22岁。近日,记者找到了这位援坦英雄的家人和战友,听他们讲述英雄生前的故事。
2月16日傍晚,营口市大石桥一幢普通的居民楼内,86岁的金恩开正在像往常一样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突然,一条新闻让老人激动不已:正在坦桑尼亚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吊唁在援坦建设中殉职的中国专家和技术人员。胡锦涛主席说:“金成威同志,我代表你的亲属来看你了! ”
“是部队这所大学校培养了他”
主席吊唁的金成威,就是金恩开老人的二儿子。
金恩开老人告诉记者,“孩子是1973年2月19日在坦桑尼亚修铁路的时候牺牲的。 1969年2月7日,18岁的金成威参军入伍,参军的几年中获得很多荣誉。老人说,“是部队这所大学校培养金成威,没有部队就没有他后来的成长。 ”
老人回忆,在7个孩子中,惟有金成威性格最倔强,淘气、不服输。 1969年2月,金成威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老人说:“怎么也想不到孩子一到部队,整个人完全变了,当年就获得‘五好战士’称号,第二年还入了党。 ”
1970年夏天,金成威所在的坦克团选拔工人去陕西修铁路,金成威成为团里仅有的两名入选者。到陕西一年多后又被选拔支援坦赞铁路的建设,从派到坦桑尼亚到遇难仅有半年多的时间。老人说,金成威在去坦桑尼亚之前曾回家一次,给家人买了很多东西。在家这几天,金成威一直舍不得离开父母。在坦桑尼亚的半年间,金成威给家里写过两次信,介绍那边的情况,寄回一张世界地图,希望家人不要担心。还托人带回来一块瑞士手表送给三弟的妻子。这块手表,家人一直珍藏着。
而寄回的这张世界地图成为金恩开老人的一个摹本,在金成威牺牲后,老人开始画世界地图,这一画就是36年,画了上百张世界地图,表达对儿子的思念。
“他最大优点是坚强”
大石桥南楼经济技术开发区村民李家波说:“我与金成威是小学同学,他的功课很好,尤其是数学成绩几乎每次考试都是 100分。 ”1969年,金成威和李家波一起入伍,成为一名坦克兵。李家波说,“金成威驾驶技术是我们坦克兵里的业务尖子。 ”得知金成威调到非洲支援坦赞铁路建设这一消息后,李家波考虑到非洲热,人爱出汗,特意花了一块多钱买了件跨栏背心送给他。 “36年了,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件背心的图案印有一个坦克,上面还有三个红色的字‘坦克兵’……”李家波沉浸在对战友的回忆之中。
家住大石桥的朴明库也是与金成威同年入伍的战友,他对记者说:“我们是坐同一列火车当兵的,从新兵排开始就在一起。 ”据朴明库介绍,他们一起到吉林省辽源市的部队入伍当坦克兵。1970年,上级来部队选“援坦”人员,全团只挑走了两个人,其中就有金成威,因为他坦克开得最好。朴明库对记者说,他虽然只和金成威当了一年半的战友,但对他印象特别深刻,金成威身上有着军人应具备的所有的优秀品质,其中最大的优点就是坚强。
“二哥是替生病工友值班牺牲的”
1973年3月,国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将金成威的骨灰盒送到家里。 “当时他们见我爸和我妈说的第一句话是,感谢你们培养了一个这么优秀的儿子,你们的儿子是好样的。”弟弟金成江和妹妹金素英回忆说。
金成江说,出事当天,本来二哥应该休息,但一位坦桑尼亚工友因为生病没法上岗。二哥就临时替工友值班。没想到,由于当时施工地段地势严重不平、倾角较大,在施工作业中不慎造成驾驶的推铲机发生翻车。
对于儿子的突然罹难,金恩开老人一度无法释怀,“如果不替工友值班,意外恐怕不会降临在成威身上。 ”“但成威是代表中国去修铁路,即使成威不站出来,其他人也会挺身而出,而不管是谁,他都是中国的优秀儿女。儿子这是为国家争光,也为咱辽宁和营口争光! ”金恩开老人一直为儿子的行为自豪。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