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杨忠厚韩永刚
去年底,特变电工沈变集团超大型项目公司的气相干燥设备出了故障,罐顶自动调节阀由自动变成了手动,操作人员必须爬到十几米高的罐顶“手动”后,设备才能作业。如果请国外厂家维修,不仅费用高得惊人,而且维修周期长,不确定因素也很多。而此时,沈变的生产任务又排得满满的。保增长的关键时期,一刻都耽误不得!
故障就是命令。设备管理部的技师杨辉开始忙碌起来,进行紧张的检测、分析,翻阅外文资料。那几天,常年和设备打交道的杨辉仿佛成了一台不停运转的机器,终于凭借丰富的知识和经验,锁定故障点,只更换了一个小元件,就很容易地让控制阀“自动”了!在保增长的路上,杨辉又立一功。
近几个月来,杨辉忙到大半夜是常有的事,“有点儿来,没点儿走”,即使是春节也没捞着休息,大年初三晚上还在加班。由于任务量饱满,定的目标高,现在,沈变集团的设备几乎都在全天候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负责设备维护和维修的杨辉自然就忙得不亦乐乎。“我们就是设备的保健医,当然要随时出诊啦”,看得出来,杨辉乐在其中。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波还在,但沈变集团的好势头却未受影响。今年1月份,沈变集团的主业产值突破3.5亿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2003年沈变改制前的全年产值也不过3亿元,一个月等于一年!这是沈变员工和设备一起高速“旋转”的成果。
为了保增长,抢进度,沈变集团人休机不停,设备保持24小时运转。按理说,设备满负荷运转,故障率应该升上来,但沈变的情况却恰恰相反。作为一家老企业,沈变的很多设备还都是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有了杨辉一班人加班加点地维护维修,老设备焕发出了新生机。从元旦到2月中旬,沈变普通设备的完好率由过去的94%提高到了96%,重点设备完好率达到97%。设备管理部的职责就是要保证设备能力满足企业快发展的需要,企业发展越快,设备部的活越重。今年春节,杨辉一天都未休息,因为别人过年休息了,他们正好“见缝插针”,维护设备。万家团圆的时候,正是杨辉他们最忙的时候。
2009年,沈变集团主业至少要完成产值55亿元,实现50%以上的高增长。今后的日子里,“维修大王”杨辉会更忙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