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假咋越放越迷糊? 专家支招儿防范假期综合征 |
2009-04-30 |
|
学生的寒假生活已过2/3,而有些学生因假期生活安排得不够合理,出现了假期综合征、厌学等问题。一些学生和家长对此感到非常苦恼,纷纷给本报热线打来电话求助专家指点迷津。2月16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教育专家委员会教育咨询与评价委员会副秘书长、学大教育个性化研究院院长贾智会教授。
防范“假期综合征”有招
市民张先生困惑:儿子正在上高一,春节过后,他发现儿子出现体虚、疲倦、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下降、坐卧不宁、失眠、健忘、手足无措、易激动等反常现象,问他有啥事儿,只答没事儿。
专家建议:这名学生得了“假期综合征”。孩子长时间闷在家里,容易产生空虚和孤独情绪。家长可以让孩子干一些家务活,如收拾房间等,训练孩子的能力。
家长还应该指导孩子制订一份详细的假期作息计划,规定学习、看电视、上网、运动等项目的时间,这样可以使学生过一个有计划、充实的假期。当然做一定量的作业还是需要的,如果假期突然把功课全部抛开,到开学时孩子会很不适应。
家长还要引导孩子积极休息——将其注意力分散、转移到其他方面,如旅游、运动、读书等,让孩子多接触人和社会,通过旅游、听音乐、读书等休闲方式,真正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以便在假期结束时,以饱满的精神和充沛的体力投入到新学年的学习之中。
查缺补漏正当时
市民张女士困惑:女儿正在上初二,因为初一的物理、英语知识学得不够扎实,升入初二后,这两科学得比较吃力,学习兴趣也越来越差,这让她心里特别着急,不知该如何是好。
专家建议:这名学生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已学习过的知识存在漏洞,这样,学习新知识时就缺乏基础。这就如同是用一张漏网打鱼,结果费了很大的劲儿,收获却很少。学生可以利用假期时间查缺补漏,织补“漏网”,漏洞越小,学得越快,开学以后在新的学期用“好网”打鱼。学生最好有针对性地补习薄弱知识,将半会不会的知识彻底弄明白,免得拖了后腿儿,影响学习效果。
厌学需要早矫治
市民秦先生困惑:我女儿小学成绩很好,可刚升入初中仅一个学期,就出现了厌学的倾向,对学习失去兴趣,平时不认真听课,作业不按时完成,害怕考试,甚至偶尔旷课逃学。
专家建议:这名学生出现的情况属于厌学症。有一些孩子小学时成绩较好,上了中学后生活、学习环境改变,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心理适应能力差,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从此一蹶不振,就容易患上厌学症。
要矫治孩子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相互配合。家长的关怀、教师的重视、同学的友好都有利于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消除厌学孩子被抛弃、被歧视的感觉,对学习由厌恶感、恐惧感变为愉悦感、舒适感,从而积极、主动、愉快地开始新环境中的生活、学习。
本报记者 高志广 通讯员 张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