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阳市农民进城看病费用“出院即报” |
2009-04-30 |
|
 丁树勇顺顺当当拿到父亲的看病报销款,喜上眉梢。吕会良摄
文/本报记者 侯永锋
特别视界
以前,参加农村“新农合”的农民患者到市级定点医院看病,出院后需要回到所在县(市、区)报销;去年10月,朝阳市“新农合”报销“直通车”全面启动,参合农民可以当天出院,当天报销。此举大大缩短报销周期,降低报销成本,便民、惠民。
2月10日吃罢早饭,家住朝阳市农村的丁树勇赶紧出门,搭车进城。20分钟后,他从龙城区西大营子镇中涝村赶到了朝阳市中心医院。
这次去医院,他是替前不久出院的父亲丁尚选报销住院费用的。 出具相关材料、审核、报销,一切顺利。半个小时之后,丁树勇拿到了补偿费(病人费用补助,即报销费用)。
“去年10月6日,市里开动了‘新农合’报销‘直通车’,医院才多了为参合农民直接报销这项业务。 ”朝阳市中心医院新农合办公室的房煜华告诉记者。
所谓朝阳的 “新农合”报销 “直通车”,是指“新农合”参保对象在朝阳市6家市级定点医院出院后的医疗费用,当日就可以得到报销。
在朝阳市,8个县(市、区)的所有参合农民、共计228万人都搭上了 “新农合”报销“直通车”。
据了解,参合农民在市级医院出院即可马上报销医疗费用,朝阳市此举在我省开了先河。
报销无须“绕圈子”农民不跑“冤枉路”
当天出院,当天报销,是“新农合”报销“直通车”的最大特点。丁尚选是1月27日住院、2月3日出院的,按照朝阳市“新农合”报销的新政策,一星期前就应该拿到补助。
“现在才领到这2500多块钱,是由于我的疏忽才多跑了一趟腿。 ”费用拿到手,丁树勇一脸喜色。
2008年10月6日,朝阳市成功实现县区与市直6家定点医疗机构软件接口的对接,“直通车”成功开启,三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现了“出院即报”。
“如果是以前,参合农民报销费用和市级医院没有关系,他们先要支付全部住院费用,然后回到所在县(市、区)的‘新农合’经办机构去办手续、领取费用。 ”朝阳市新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介绍。
对农民来说,“新农合”医疗报销“直通车”最大的好处在于缩短了报销周期,降低了报销成本。有关人士解释,据调查,没有报销“直通车”之前,在市级定点医院参合的农民报销费用,需要自己回到户口所在地审核、领钱,最起码需要到经办机构跑两趟。
“有了‘直通车’,在市级医院就诊的参合对象报销费用不用再和县(市、区)的有关人员打交道了。 ”朝阳市新农合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解释。
对农民来说,“新农合”报销 “直通车”开辟的另外一个“绿色通道”是“在哪里住院,在哪里报销”。以前,参合农民要到市级定点医院看病,必须到所在县(市、区)指定的医院办理“转诊”手续,否则自作主张到市级定点医院就诊,住院费用没法报销。
朝阳市新农合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这一便民、惠民举措的顺利实施,减少了对农民就医的行政干预,保障了农民就医的自主选择权,使农民在全市范围内可以不用办理转诊手续自主选择医院就医。 ”
为给农民“行方便”
医院不怕“添麻烦”
2月10日,在朝阳市中心医院,像丁树勇这样报销医疗费用的人不在少数。据了解,从去年10月到现在,已经有505名参合农民感受到了报销“直通车”的便利,报销总额92万多元。
“4个多月的时间,505位报销对象,不是什么大数目,但这确实是一项大工程。”
房煜华开了个玩笑:“农民得到了实惠,医院却增加了好多‘负担’。 ”
去年10月之前,农民到朝阳市市级定点医院住院,院方只需要核实他的参保身份,报销费用与医院无关。
“简单点说,我们以前主要负责参合农民的治疗和住院病案管理。”房煜华说,“新农合”报销“直通车”启动后,住院的参合对象要报销,全程都和医院息息相关。
据了解,参合患者入院时,需要携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户口本、身份证(简称“三证”)、入院通知单办理入院手续,然后到医院“新农合”办公室登记、住院,出院时均须持“三证”及复印件,最后持住院费用清单、入(出)院通知单等材料到“新农合”办公室接受审核,到住院结算处报销住院费用。
“在这个过程中,医院的多个部门都需要严格把关,有关人员的劳动量增加,他们还需要吃透‘新农合’政策,熟悉各县(市、区)‘新农合’补偿方案及诊疗项目等。 ”房煜华说。
“有了‘直通车’政策后,定点医院的责任大了,担子重了,但为了让参合农民更方便,这是必需的。 ”朝阳市新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