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州乘势而上再掀项目建设热潮 |
2009-04-30 |
|
本报讯 记者袁世杰报道 在实现去年全市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5%、38%和36.7%的基础上,锦州市借助良好发展态势,在今年第一季度再掀项目建设热潮,共安排500万元以上项目225个,总投资额达633亿元,平均每天2.5个500万元以上项目的投资建设力度,为锦州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赢得开门红打下坚实基础。
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锦州市委、市政府为确保今年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坚定实施“一纲五线”发展战略,在优化本地经济结构的四个方面掀起投资建设热潮:一是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开工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滨海公路等交通能源方面的项目13个,锦凌水库等农业基础设施方面的项目5个,云飞街小凌河大桥等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项目10个;二是积极调整工业产业结构,积极推动石化、铁合金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升级,大力培育壮大光伏、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等新兴支柱产业,力促华昌光伏200MW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船舶修造园和30万吨船坞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三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抓紧完善黑山庞河新城木制品加工园区等四个工业园区的规划,确保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工,力促黑山250MW风电、北镇恒亚车船用曲轴等一批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四是切实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加快推进金融商业街区建设,大力发展物流、金融、证券、会展、咨询等新兴服务业,进一步完善城乡市场流通和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全面提高房地产业发展水平,确保35个、336万平方米房地产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锦州市还将在实现对外开放新突破的同时,认真做好财税金融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强大资金支持。全市正在理顺招商体制,强化招商队伍,力求在主导产业数量和质量上实现新突破,确保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500万美元,利用域外资金达到35亿元,同时重点抓好光伏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快培育出口新的增长点,有效应对外贸出口不利形势,确保出口创汇实现1亿美元;大力支持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县域工业园区、民营经济发展,积极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等问题,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促进担保机构与银行间的互利合作。
|
|
|
|
|
|